CORC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生态研究
岷江干旱河谷灌丛土壤种子库及其自然更新潜力评估
李彦娇 ; 包维楷 ; 吴福忠
刊名生态学报
2010
卷号30期号:02页码:399-407
关键词地上植被 土壤种子库萌发 恢复 物种组成 物种丰富度
中文摘要为了解岷江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预测灌丛植被自然更新的潜力,利用土壤种子库"萌发法"(每个地段15个2m×2m样方内分土表层、0-5cm土层和5-10cm土层采集土样)及野外植被调查方法(每个地段15个1m×1m的调查样方),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3个地段(河谷下游边缘汶川地段、核心茂县地段以及上游边缘松潘地段)阳坡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物群落的关系。发现:土壤种子库发芽试验共观察到4274株幼苗,分属于113个物种。土壤种子库密度在102—103ind./m2,物种数在12—23种/0.06m2,边缘地段的土壤种子库平均种子密度(ind./m2)和平均物种数(种/0.06m2)均比中心地段(茂县)高。3个地段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组成物种均多为多年生植物,地上灌丛与其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及物种数均呈不显著相关性;物种组成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较低,不足30%,但土壤种子库均比地上植被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综合分析表明,岷江干旱河谷灌丛具有依靠土壤种子库实现自然更新的潜力,但由于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现存灌丛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后,单依靠土壤种子库自然恢复到现存植被是困难的,需要在自然恢复潜力评估基础上积极充分采取人工促进自然恢复的策略,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干旱河谷植被及其自然更新潜力的空间异质性。探明岷江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的土壤种子库特征,是认识灌丛植被自然更新潜力的基础,是合理制订该区植被恢复与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
学科主题生态研究
资助信息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资助项目(KZCX2-XB2-02);; “西部之光”博士资助项目(08C2041100)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7-08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2460]  
专题成都生物研究所_生态研究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彦娇,包维楷,吴福忠. 岷江干旱河谷灌丛土壤种子库及其自然更新潜力评估[J]. 生态学报,2010,30(02):399-407.
APA 李彦娇,包维楷,&吴福忠.(2010).岷江干旱河谷灌丛土壤种子库及其自然更新潜力评估.生态学报,30(02),399-407.
MLA 李彦娇,et al."岷江干旱河谷灌丛土壤种子库及其自然更新潜力评估".生态学报 30.02(2010):399-4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