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北印度洋-南海海域有效波高的年际变化
作者傅晨
答辩日期2018
授予单位南海海洋研究所
导师王东晓,杨磊
关键词北印度洋,南海,有效波高,年际变化,印度洋偶极子
学位名称硕士
其他题名The Interanuual Variability of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in the North Indian Ocean-South China Sea
学位专业物理海洋学
英文摘要海浪在海洋动力环境和海气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利用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 ECMWF)有效波高(SWH)和海表风场的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北印度洋-南海极端海浪场分布和变化以及夏秋两季有效波高与印度洋偶极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印度洋极端SWH分布和极端风速分布形态以及年际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反映了涌浪为主的北印度洋和风浪为主的南海一样,极端SWH都由局地的极端风速控制。强极端SWH主要分布在阿拉伯海以及南海北部,阿拉伯海北部增长与该区域气旋强度增强有着密切关系,而南海的极端SWH主要受东北季风控制。北印度洋及南海海域极端SWH距平场的EOF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极端SWH与北印度洋表现出反相变化的特征。北印度洋(南海海域)极端SWH多出现在西南季风(东北季风)期间,因为在西南季风(东北季风)期间,极端风速也相对增强。此外,印度洋偶极子(IOD)在赤道北印度洋(NIO)的波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斯里兰卡东南部海域的SWH异常与夏季和秋季的偶极子指数(DMI)密切相关。在正位相IOD事件期间,斯里兰卡东南部的海洋区域出现负SWH异常,并且因IOD的不同类型而异。在prolonged(unseasonable)IOD 期间,SWH异常在秋季(夏季)最强;而在normal IOD期间,SWH异常在夏季和秋季都很弱。在正位相IOD事件期间,斯里兰卡东南部海域强的东风异常削弱了原来的赤道西风应力,导致风浪减弱。正位相IOD事件期间较长的波浪周期也验证了风浪的削弱。负IOD事件期间SWH异常的模态与正IOD事件期间的异常模态几乎相反。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18064]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学位论文(硕士)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傅晨. 北印度洋-南海海域有效波高的年际变化[D]. 南海海洋研究所.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