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长白山北坡灌木阔叶红松林定位动态分析
作者朱海东
答辩日期1990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学位专业生态学
英文摘要灌木阔叶红松林做为长白山地区的主要地域性顶极群落,其相对稳定程度一直受到有关人士的关注。笔者通过其固定标准地长期观测资料的分析,探讨其中龄林阶段、近熟林阶段、以及从中龄林演替到近熟林过程中,该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规律。首先,在中龄林(建群种红松的优势木年龄约为170年)阶段的十年动态规律是:在林冠层中,立木总株数显著增多,其中槭树和椴树株数激增现象尤为明显。枯倒木树种有限(仅四种),且大、中、小径级枯倒木株数比为3:5:15,中、小径级枯倒木多为砸倒木。种群平均胸径除槭树、椴树和榆树出现负增长外,余者均有所增大。立木树冠相对高度变化不明显,红松立木大多仍处于被压冠状态。总生物量由305.40吨/公顷增343.04公顷,其中各种群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十年中,因枯倒木而使其总生物量损失了9.18吨/公顷。群落更新状况不良。十年中更新幼苗幼树的保存率极低,且总株数由4775株/公顷降至3700株/公顷。其中红松更新尤为恶化。群落中灌木和草本植被的生物量,无论是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均略有增大趋势。在其土壤层中,浅层的发生有机养分富积现象显著。其降水和气温变化状况为:降水和温度的林、内外年变化规律正相关性较强,且林内均低于林外。降水和气温的年代变化规律不明显。其次,在近熟林(建群种红松的优势木年龄约为260年阶段其林冠层九年动态规律为:活立木总株数增加稀少,红松、蒙古栎和榆树的株数均保持相对而言稳定。枯树木树种较多(仅蒙古栎未发生枯倒),且大、中、小径级枯倒木株数之比为8:4:8,其中风倒和病腐枯倒木所占比重较大。各种群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均有所增大。红松树冠具有冲破上层阔叶树冠进入林冠层上层的趋势。总蓄积具增大趋势,种群蓄积除白桦外均有所增大。总生物量由342.64吨/公顷增至355.45吨/公顷,其中槭树、椴树和白桦的生物量受枯倒木的影响,出现负增长现象。最后,群落由中龄林演替至近熟林过程中的动态规律是:在林冠层,活立木总株数减少趋势显著,但种群按株数多少排序的结构变化不大。枯倒木的树种有增多趋势,且其平均胸径由25.13厘米升至31.69厘米。种群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均有增大趋势。总蓄积量505.34立米米/公顷升至524.00立方米/公顷。总生物量由343.04吨/公顷增至355.45吨/公顷,其平均年增长量有明显的趋势。在演替层,立木种类和株数均有减少趋势,使得结构较简单的演替层更趋于简单化。在该层中,未发现建群种红松的存在。总生物量由2.64吨/公顷降至2.44吨/公顷。在更新层,更新状况由不良趋于恶化。幼苗树总株数由3846株/公顷降至2946株/公顷,其中红松更新株数所占比重趋于减少至零。在灌木层,灌木总株数由6125株/公顷降至5575株/公顷,其中大灌木株数增多,而小灌木株数减少。毛榛子于灌木层中株数所占比重最大,由33%升至42%。总生物量由2.85吨/公顷升至4.85吨/公顷。在草本层中,草本植被的种类,总株数和总盖度均有增多或增大的趋势。总生物量由0.77吨/公顷升至1.04吨/公顷。群落的总生物量由349.28吨/公顷升至363.78吨/公顷。在土壤层中,有机养分在浅层的发生层中富积现象较显著,且其浅层发生层的酸度有减弱至趋于中性的趋势。本文的动态分析不仅为该林型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检验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同时对于其经营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2-15
页码8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3547]  
专题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海东. 长白山北坡灌木阔叶红松林定位动态分析[D].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99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