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 CT 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特征
赵冬1,4; 许明祥3,4; 刘国彬4; 张蓉蓉3; 脱登峰2
刊名农业工程学报
2016
卷号32期号:9页码:123-129
关键词土壤 团聚体 图像处理 显微ct 微结构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区
英文摘要

为了更好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显微CT 技术扫描3~5 mm 土壤团聚
体,获取了3.25 μm 分辨率的二维图像,并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对团聚体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定量研究了黄土丘
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自然草地、人工灌木和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植被恢复模式均显
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团聚体水稳性(P<0.05),降低了土壤容重。与坡耕地处理相比,自然草地土壤团聚体总孔
隙度、大孔隙度(>100 μm)、瘦长型孔隙度分别增加了20%、23%和24%,而分形维数和连通性指数欧拉特征值分别降
低了2%和75%,且各指标二者间差异均显著(P<0.05)。人工灌木土壤团聚体的上述各项孔隙参数均优于自然草地(较
坡耕地分别增加了70%、88%和43%以及降低了4%和92%),且除欧拉特征值外,差异均显著(P<0.05)。分形维数和
连通性对土壤结构变化的响应相当敏感,可作为该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土
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700]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冬,许明祥,刘国彬,等. 用显微 CT 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9):123-129.
APA 赵冬,许明祥,刘国彬,张蓉蓉,&脱登峰.(2016).用显微 CT 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特征.农业工程学报,32(9),123-129.
MLA 赵冬,et al."用显微 CT 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特征".农业工程学报 32.9(2016):123-12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