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活额寄居蟹科(十足目:异尾下目:寄居蟹总科)分子系统学研究
作者李文杰
答辩日期2019-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沙忠利
关键词异尾下目 活额寄居蟹科 细螯寄居蟹属 分子系统学 线粒体与核基因标记
英文摘要

 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 Ortmann1982隶属于异尾下目(Anomura)寄居蟹总科(Paguroidea),是寄居蟹总科的第二大科。细螯寄居蟹属Clibanarius Dana1852是活额寄居蟹科多样性较高的属之一,然而,目前关于该属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采用了2种线粒体基因(16S rRNACOI)和2种核蛋白编码基因(NaKPEPCK)联合数据集重建了细螯寄居蟹属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共选取了来自印度西太平洋海域的11种细螯寄居蟹,采用了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推断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得到结果如下:橙红细螯寄居蟹C. rutilus和下齿细螯寄居蟹C. infraspinatus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白刺细螯寄居蟹C. snelliusi独立于该分支之外;扁长细螯寄居蟹C. longitarsus和条纹细螯寄居蟹C. striolatus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墨吉细螯寄居蟹C. merguiensis,兰指细螯寄居蟹C. englaucus和微小细螯寄居蟹C. humilis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兰绿细螯寄居蟹C. virescens独立于该分支之外。研究结果不支持根据指节和掌节长度的不同对细螯寄居蟹属进行划分,推测尾节中缝这一形态特征对细螯寄居蟹属的物种划分可能更具有分类学意义。

目前关于活额寄居蟹科内部系统演化关系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通过采用2种线粒体基因(16S rRNACOI)和2种核蛋白编码基因(NaKPEPCK)联合数据集进行了活额寄居蟹科系统演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所涉及的活额寄居蟹科1452种可大致分为3大支;支持细螯寄居蟹属Clibanarius硬壳寄居蟹属Calcinus,真寄居蟹属Dardanus,似寄居蟹属Paguropsina和活额寄居蟹属Diogenes的单系性;长眼寄居蟹属Paguristes和窝长眼寄居蟹属Areopaguristes为多系群,活额寄居蟹科则为并系发生。长眼寄居蟹属和窝长眼寄居蟹属的分类学地位可能存在问题,需要结合形态特征分析对二者及其下种分类单元进行重新修订。此外,分化时间分析显示活额寄居蟹科起源于侏罗纪中期(c. 169.59 Mya95% HPD189.29–148.13 Mya),并于白垩纪早期(c. 142.02 Mya95% HPD164.45–121.78 Mya)由浅海迁移到深海,但仍有部分物种留在浅海,具有多次入侵深海的演化历史。

本研究首次联合线粒体和核基因探究了细螯寄居蟹属的种间关系,并对活额寄居蟹科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为活额寄居蟹科系统演化关系的研究和分类系统的修订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证据,也为异尾下目的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生物学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56811]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文杰. 活额寄居蟹科(十足目:异尾下目:寄居蟹总科)分子系统学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