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小哺乳动物氧传递物质对低氧的应答
作者陈志
答辩日期1998
其他责任者杜继曾
英文摘要本文比较了平原引入高原的子代Wistar大白鼠、青藏高原土著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栖居青藏高原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在模拟中度(5000 m)和极度(8000 m)高原低氧及不同时相下,低氧对机体以下几个方面的生理作用规律:1. 动物血象的变化 2. 血红蛋白各带的含量变化 3. 血红蛋白亚基分离与分析 4. 动物肌红蛋白的变化 5. 肌红蛋白的分离与分析 6. 动物的库血中红细胞ATP、2,3-DPG含量的变化 7. 动物骨骼肌、心肌组织中的LDH活性变化 8. 动物血中脂含量的变化 本文结果与结论如下:1. 低氧对动物血象的影响引入高原子代大白鼠、高原鼠兔和根田鼠血液中知红蛋白含量、血容比和红细胞数在低氧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高原鼠兔的血容比小,高原鼠兔和根田鼠的红细胞体积小。它们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亦低(约8-9g/dl blood)。由此表明,这些高山动物在低氧下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增多现象。高山动物耐低氧能力比平原动物强,高原鼠兔耐低氧能力比根田鼠强。2. 低氧下血红蛋白各带电泳的变化大白鼠血红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共5条带,在海拔8000 m,25 d时其Hb B带百分比含量显著升高(P < 0.05)。其余带均无差异(P > 0.05);高原鼠兔电泳带为2-4条,具多态性,2条带出现频率为1.59%,3条带出现频率为3.71%,4条带出现频率为95.34%,在低氧下其带的百分含量无差异(P > 0.05);根田鼠电泳带为两带,在低氧下其百分比含量均无差异(P > 0.05)。动物血红蛋白存在多种成分,可能有的与生于是功能相关。大白鼠Hb B带百分含量的增高(p < 0.05),可能与低氧环境大鼠氧传递功能相关。3. 血红蛋白亚基分离与分析高原鼠兔血红蛋白分子量为43300道尔顿,其两条慢迁移带中α、β链N-末端基均为Val。而大多数哺乳动物血红蛋白的α与β链N-末端基不同,α链N-末端基为ArgβN- His。4. 低氧对动物肌红蛋白的影响 5. 肌红蛋白的分离与分析高原鼠兔骨红蛋白分子量为18000道尔顿,其N-末端基为Gly。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的N-末端基相同。6. 低氧对动物的血中红细胞ATP、2,3-DPG含量的影响高原鼠兔红细胞中ATP、含量的基础值比大白鼠的高约两倍,在低氧下高原鼠兔红细胞中ATP含量无差异(P > 0.05);大白鼠红细胞中ATP含量在低氧1 d,海拔8000 m下显著降低(P > 0.01),在10和25 d时显著升高。高原鼠兔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基础值比大白鼠高。在急性和亚急性5000 m低氧下,其含量升高(P > 0.05);在15 d后降低,与对照组无差异(P > 0.05);在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极度度低氧8000 m下,其含量显著升高。大白鼠在低氧5000 m下,2,3-DPG显著升高;在8000 m下1 d时其含量显著升高(P > 0.01),而在亚急性5至10 d降至与对照组无差异,在15 d后显著减低(P > 0.01)。由此可见,2,3-DPG在动物低氧习服与适应中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土著动物,它与南美的驼笠动物有不同的进化历程,故在低氧适应中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应答。7. 低氧对动物的骨骼肌、心肌组织中的LDH活性影响高原鼠兔、根田鼠和大白鼠暴露于中度低氧(5000 m)和极度度低氧(8000 m)下,1至25 d中它们的骨骼肌和心肌中乳酸脱氢酶(LDH)均无差异(P > 0.05),根田鼠骨骼肌中LDH的活性最高,大鼠的最低;而心肌中高原鼠兔的LDH活性最高。三种动物中骨骼肌中LDH均比心肌高。结果表明,动物骨骼肌和心肌LDH活性不受低氧的影响,这可能与低氧下动物组织能量代谢状况相关;高山动物LDH活性较高可能与动物低氧适应有关。
出处陈志. 小哺乳动物氧传递物质对低氧的应答[D].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1998.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nwipb.ac.cn/handle/363003/3380]  
专题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志. 小哺乳动物氧传递物质对低氧的应答[D]. 199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