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长江口区浮游植物营养限制因子的研究
作者蒲新明
答辩日期2000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营养限制 浮游植物 长江口
学位专业环境海洋学
英文摘要本文通过现场调查、现场实验、室内实验等方法对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情况进行了研究。根据课题的出海安排,重点对春季(1999年5月份)和秋季(1998年11月份)的营养限制的分布区域和强度的变化进行详细的研究,并通过与历史资料的比较对本海区的营养限制情况进行了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的描述。1.详细地探讨了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分析了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生理生化、种群增长、生产力、群落组成的各种影响;对关于二者关系的各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比较,并对人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前景进行了展望。2.1998年11月在长江口及周围海域进行了一个航次的环境调查,并在室内以中肋骨条藻为实验藻种,应用营养加富生物测定法对本海域浮游植物的营养需求状况进行了研究。该海域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和浮游植物数量的高值区都在离口门一个经度左右的海区,中肋骨条藻是最重要的优势种。根据调查和实验结果将该海域划分为三个部分:近河口光限制区、过渡带光和磷酸盐限制区、远河口氮盐限制区。Fe不是本海区的限制因子。P与N分别为潜在营养限制因子的界线大致沿盐度为31‰的等盐线。并指出,以溶解无机氮磷比为判断标准有可能高估了磷的限制作用。3.1999年5月在长江口及周围海域进行了环境调查,通过对该海域的浮游植物、叶绿素、营养盐、温度、盐度等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验和室内模拟实验,对本海域浮游植物的营养限制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受冲淡水流量、流向和水体垂直分层的影响,冲淡水影响的范围和磷限制的范围相对于1998年11月都有所扩展。现场对26号站的加富实验直接证实了磷的限制作用;和室内对26、41号站位的营养加富实验也都证实了磷限制的结论。根据营养盐的来源和限制情况,将该海区划分为:光限制区、P限制区、台湾暖流区和黄海沿岸流影响区。本次调查处在春季水华的结束阶段,因而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数都很低。4.对浮游植物在各季节的数量和组成情况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浮游植物在各季节中优势种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特点。在调查海域,春秋两季中肋骨条藻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夏季在近河口区中肋骨条藻数量在浮游植物中占绝大多数,而在上升流影响的海域,洛氏角刺藻的数量最高;冬季圆筛藻数量相对较高。浮游植物量季节变化上以秋季最高,春夏次之,冬季最低。5.对长江及其河口区N、P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造成高N低P现象的原因不一定是由于流域内N和P输入的失衡,在长江及其河口区特殊的理化环境中N和P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P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在悬浮物中并容易沉积,是导致在污染加剧情况下PO_4-P保持稳定并河口外的海区中P相对于N不足的主要原因。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04
页码66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370]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蒲新明. 长江口区浮游植物营养限制因子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