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BFJ-21诱变小轮虫品系在不同饵料培养下的增殖、营养及其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仔鱼的饵料效果
作者周利
答辩日期1992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专业海洋生物学
英文摘要BFJ-21是从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中人工诱变产生的一个小型品系。本文从“饵料—轮虫—仔鱼”的食生链角度研究了该轮虫品系在三种海洋微藻及面包酵母培养下的增殖、营养及其对黑鲷 (Sparus macrocephalus)仔鱼的饵料效果。结果表明:在单一饵料培养下,轮虫摄食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增殖最快(r = 0.6297),摄食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次之(r = 0.5976),摄食小球藻(chlorella sp.)再次(r = 0.5096),摄食面包酵母增殖最慢(r = 0.2041)。各饵料所培养的轮虫,其营养质量及饵料效果由优至劣依次为,小球藻轮虫,褐指藻轮虫,金藻轮虫和酵母轮虫。但酵母轮虫经小球藻营养强化12小时后,营养质量及饵料效果则明显改善。另外,轮虫在小球藻及金藻的混合饵培养下比单用小球藻或金藻培养有更高的种群增长率(r = 0.6492)。对各饵料及轮虫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酵母中不含w3HUFA,而小球藻中含量很丰富(24.7%)。w3HUFA含量在饵料与轮虫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蛋白质及糖含量在饵料及轮虫之间则不相关。脂肪含量在藻类饵料及其培养的轮虫之间亦有正相关性。对不同饵料下轮虫个体培养的生长繁殖亦作了研究。同时,通过与非诱变轮虫作对照,进一步证实了该诱变轮虫系的某些优良特性。最后,对如何在大量培养中使BFJ-21轮虫品系既可快速增殖又具高营养质量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04
页码3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252]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利. BFJ-21诱变小轮虫品系在不同饵料培养下的增殖、营养及其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仔鱼的饵料效果[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199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