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吉尔吉斯南天山阿特巴西增生杂岩结构-构造解析及其意义
作者桑苗
答辩日期2017-05-01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新疆乌鲁木齐
导师肖文交
关键词阿特巴西增生杂岩 双重构造 高压变质岩 斜向挤出 大洋板块地层学 南天山 吉尔吉斯斯 Atbashi Accretionary Complex Duplexes Hp/uhp Rocks Oblique Extrusion Ocean Plate Stratigraphy South Tianshan Kyrgyzstan.
学位专业工学博士
英文摘要古增生杂岩的解剖对理解增生造山带的构造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古增生杂岩具有复杂的物质成分且经历了强烈变形,因此对古老造山带中增生杂岩的识别与解剖具有挑战性,其难点在于野外岩块-基质形成的时限及相互关系、构造背景厘定等诸多方面。本文通过对吉尔吉斯南天山阿特巴西增生杂岩系统的构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中亚造山带西部的构造演化、大洋板块地层形成和增生时序。吉尔吉斯南天山阿特巴西增生杂岩位于中亚造山带南部关键的大地构造位置,分别以北部的阿特巴西-伊内尔切克-南那拉提断裂和南部的穆兹杜克-北塔里木断裂分隔伊犁-中天山岛弧和塔里木克拉通,记录了塔里木克拉通与伊犁-中天山岛弧的拼贴历史。具有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和蛇绿岩混杂带出露的阿特巴西增生杂岩是解剖南天山增生杂岩最好的天然实验室之一,对解决国际学术界关于中亚造山带南部最终拼贴时空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详细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与构造解析、室内综合研究,取得以下主要创新成果与认识:(1)阿特巴西增生杂岩可分为 4 个构造单元,即北部蛇绿混杂岩单元、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组合单元、层序-混杂岩组合单元和南部蛇绿混杂岩单元。构造单元中大量发育岩块-基质的混杂特征,主体构造样式表现为逆冲-褶皱推覆体、双重构造和叠瓦扇构造。(2)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组合夹于一个由北部右行转换挤压体系和南部左行转换伸展体系形成的复杂双重构造中,表明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具有平行于岛弧、朝西南斜向挤出的复杂三维(3D)形态。(3)榴辉岩和基性岩具有 N-MORB 和 OIB 性质,其中西部以具有 OIB 性质的海山/洋底高原/洋底高原环境为主,东部以具有 N-MORB 的正常洋壳为主。(4)榴辉岩等高压变质岩最小变质年龄为 217Ma-221Ma,基性岩的最小锆石年龄为 214Ma-248Ma。(5)变质沉积物的碎屑锆石年龄范围集中于 470-500Ma 之间,主体记录伊犁-中天山岛弧活动特征,表明沉积物源自位于俯冲上盘的伊犁-中天山岛弧。(6)获得4个构造单元中沉积物碎屑锆石的最小年龄分别为264Ma,223Ma,350Ma 和 303Ma,表明构造变形至少发生于这些时代之后。(7)确定古生代-早中生代增生楔大洋板块地层学特征,提出南天山洋整体向北俯冲,俯冲板片结构沿走向上存在西部海山/洋底高原较多、东部正常洋壳的差异性;南天山洋俯冲可能持续至晚二叠至晚三叠世,期间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于晚三叠世哈萨克斯坦山弯构造南翼(伊犁-中天山岛弧)向东运动期间,朝西南斜向挤出。(8)讨论了信息技术在高寒山区岛弧增生楔构造填图中的辅助作用。这些成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有助于解决长期针对南天山洋俯冲极性和最终闭合时间的重大争议问题,并示范了通过野外大比例尺构造填图、使用大洋板块地层学来解决古老造山带增生楔构造解析难点的关键作用。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4789]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研究系统_荒漠环境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桑苗. 吉尔吉斯南天山阿特巴西增生杂岩结构-构造解析及其意义[D]. 新疆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