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水源圈内植物群落和土壤种子库变化特征
作者连仲民
答辩日期201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杨维康
关键词水源圈 放牧 植物群落 土壤种子库 相似性
学位专业生态学
英文摘要在干旱区牧场,由于饮水需求导致牲畜经常性地集中在水源点周围,从而使草地生态系统形成以水源点为中心的梯度退化,形成“水源圈”。作者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荒漠草原上选择典型水源点,以水源点为中心,在8个方向上设置50 m、100 m、200 m、400 m、800 m和1200 m距离分别设置6个采样距离进行调查取样。记录了水源圈内植物群落功能群组成、数量特征、物种重要值、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和土壤种子库组成、密度以及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物群落的关系。结果表明: 1)水源圈内,随着距水源点距离的增加,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呈现明显梯度变化。 2014年5月和10月分别记录到8科20种植物和6科13种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特别是博洛塔绢蒿(Seriphidium borotalensis)优势度逐渐增加,一年生草本植物优势度逐渐下降;植物群落、多年生草本植物和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群落总盖度逐渐增加,与建群植物博洛塔绢蒿的盖度显著正相关。由于有毒植物骆驼蓬盖度和高度随着与水源点距离的减小而增加,导致群落地上生物量在不同距离间没有出现梯度变化。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在水源点附近优势度的提高,表明随放牧强度升高,水源点附近植物群落趋于退化。 2)放牧改变了水源圈内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 从土壤种子库共鉴定出17种植物种子,分属于8科,即菊科、藜科、禾本科、十字花科、豆科、莎草科、蒺藜科和蓼科,其中藜科和菊科居多。其中一年生植物10种,多年生草本植物7种。水源圈内土壤种子库密度在211.5~362.5粒﹒m-2之间,距水源点50 m处土壤种子库密度最低,距水源点1200 m处最高。距离水源点越近,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量显著增加(Spearman相关分析,R=-0.74,P<0.01),一年生草本植物种数所占比例减小,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数所占比例增大。相邻采样点,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较高,为0.70~0.84,显示出较小的空间异质性。距离水源点越近,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减小(ANOVA,df=5,F=15.47,P<0.05),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大。水源圈效应增加了土壤种子库物种数量,导致主要建群植物种子的减少,短命、类短命草本植物种子的增加。 3)水源圈内植物群落和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上有较高的相关性,地上植物群落与土壤种子库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0.36~0.81,且距水源点越近,相似性越高,在距水源点50 m处达到最高值0.81。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生态学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4650]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研究系统_荒漠环境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连仲民. 水源圈内植物群落和土壤种子库变化特征[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