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对汶川大地震山地灾害发育的影响
田述军1,2,3; 孔纪名1,2; 阿发友1,2,3; 崔云1,2,3
刊名水土保持通报
2010
卷号30期号:3页码:52-55+59
关键词山地灾害 发震断裂 地震烈度 汶川大地震
ISSN号1000-288X
DOI10.13961/j.cnki.stbctb.2010.06.001
其他题名Geological Structure Effects on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Hazards in Wenchuan Earthquake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通过对汶川大地震灾区的调查和遥感解译,在GIS平台上对4945个灾害点进行统计,分析了山地灾害与地震烈度,距中央断裂带距离,岩性等地质构造因素的关系,研究了地震条件下地质构造对山地灾害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震能量主要沿中央断裂带释放,在短轴方向上能量衰减很快,灾害密度在距中央断裂0~12km范围内较大,然后锐减,灾害点呈条带状分布与中央断裂走向一致.中央断裂带逆冲走滑造成其上盘灾害发育明显高于下盘,而前山断裂带逆冲走滑与中央断裂的影响叠加造成中央断裂下盘灾害发育密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特点.(2)灾害总数的99.29%集中分布在地震烈度Ⅶ度及其以上地区,中央断裂带两侧高地震烈度的Ⅺ和Ⅹ区灾害不仅数量多,密度大,而且灾害规模也大,反映地震能量在形成灾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灾害密度顺序为:硬岩岩层>偶滑岩层>易滑岩层>较易滑岩层,当软硬岩层相间时,特别是硬岩在上时,在地震波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开裂,崩塌和滑坡,且分别在硬质岩层和软弱岩层中较为发育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4100832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5566]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孔纪名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田述军,孔纪名,阿发友,等. 地质构造对汶川大地震山地灾害发育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3):52-55+59.
APA 田述军,孔纪名,阿发友,&崔云.(2010).地质构造对汶川大地震山地灾害发育的影响.水土保持通报,30(3),52-55+59.
MLA 田述军,et al."地质构造对汶川大地震山地灾害发育的影响".水土保持通报 30.3(2010):52-55+5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