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植物研究所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中心  > 学位论文
题名毛冠菊属的系统学研究
作者高天刚
答辩日期2001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导师王文采 ; 陈艺林 ; 傅德志
关键词毛冠菊属 菊科 外部形态学 微形态学 扫描电镜下的花部特征 孢粉学 生态学 分子系统学 系统学
其他题名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Genus Nannoglottis Maxim. (Compositae)
学位专业植物学
英文摘要  毛冠菊属是菊科21个“有问题”属中的一个,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按照林镕、陈艺林的概念,它包含了Nannoglottis、.Stereosanthus、Vierhapperia、Senecio和Doronicum5个属的成员。它曾先后被放入旋覆花族、千里光族和紫菀族,在上述三族中的亚族位置也不确定。它的许多重要性状,如舌片颜色、染色体数目等等,人们所知甚少。由于缺乏野外工作以及看不到大多数名字的模式,林镕、陈艺林对该属的修订有待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了该属的外部形态学、微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细胞学、生态学以及ITS序列,确定了毛冠菊属的分类位置,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属下分类系统。 1.外部形态 在检查大量标本(包括大多数模式)和野外居群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外部形态学性状的变异式样及其对划定物种范围的价值。共确认以下9个种:青海毛冠菊、厚毛毛冠菊、狭舌毛冠菊、虎克毛冠菊、宽苞毛冠菊、大果毛冠菊、毛冠菊、玉龙毛冠菊和云南毛冠菊。川西毛冠菊被处理成狭舌毛冠菊的异名。 2.微形态学 在光镜下检查了毛冠菊属9种和紫菀族2个代表属的花柱的形状、花药顶端不育附属物、花药基部、花药基部、花盘、花丝领、药室内壁细胞等微形态性状。除了花柱基外,其他的微形态学在属内一致。管状花的花柱形态支持将毛冠菊属放在紫菀族,但其药室内壁细胞两极加厚式样表明它和广义的旋覆花有某些联系。 3.叶表皮研究 在光镜和电镜下检查了毛冠菊属8个种的叶表皮特征。.所有种的气孔器都为不规则型。青海毛冠菊表皮细胞的为多边形,而其他种都为不规则型。青海毛冠菊表皮角质层的加厚方式也与其他种明显不同。 4.扫描电镜下的舌片和花柱分枝特征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毛冠菊属8种和紫菀族7个代表种的舌片近轴面表皮细胞。发现毛冠菊属的舌片近轴面表皮细胞都为板状,并且沿细胞中央特征性加厚,这与紫菀族类型的表皮细胞一致,但毛冠菊属表皮细胞的角质层主要是纵向条纹或皱纹,而紫菀族总是横向的条纹或皱纹,明显不同。 在扫描电镜下又检查了毛冠菊属8种和紫菀族8个代表种的管状花花柱分枝近轴面的结构,结果在毛冠菊属管状花花柱分枝的近轴面都发现了柱头毛状的突起,而在紫菀族8种中没有发现。从突起的形状和位置判断,它可能是残存的、未充分发育的柱头毛。这表明雌性不育管状花可能刚刚从两性管状花演化而来。 也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毛冠菊属6种和紫菀族8个代表种的舌状花和丝状花的花柱分枝的远轴面,结果在毛冠菊属4种中发现了类似扫集毛状的突起。从这种突起的位置和形状判断,它可能是残余的扫集毛。这种突起在除雏菊以外的其他紫菀族代表种中缺失。 5.细胞学 检查了毛冠菊属8种的细胞学性状。结果发现毛冠菊属所有种的染色体基数都为x -9。染色体长度大约4um-lOum。核型公式:毛冠菊、厚毛毛冠菊、狭舌毛冠菊、宽苞毛冠菊和云南毛冠菊都为2n=14m+2sm+2st;玉龙毛冠菊、大果毛冠菊和青海毛冠菊都为2n=12m+4sm+2st。A1、A2值在属内没有明显差异。所有种的核型都是2A型。这表明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没有多倍化参与,毛冠菊属宜放在紫菀族而不是千里光族。细胞学证据支持毛冠菊属为一单系类群。 6.分子生物学 测定了毛冠菊属7种的ITS序列,并从基因库里下载了46个ITS序列,涵盖紫菀族14个亚属和旋覆花族、春黄菊族、金盏菊族。以旋覆花族、春黄菊族、金盏菊族为外类群。简约性分析显示,毛冠菊属在紫菀族中,并有较高的bootstrap值,在紫菀族中处于基部位置。Olearia和Chiliotrichum两个Hinterhuberinae亚族的代表属与毛冠菊属密切相关。在属下系统发育分析中,Olearia和Chiliotrichum被选做外类群。652个性状中,共有7】个信息位点(31个在ITSI,33个在ITS2,7个在5.8S)。简约性分析时只获得一棵最简约树。树上有两个明显的进化支,一支仅有青海毛冠菊一种,另一支包含其他种类。这种分支方式也得到形态学和生态学证据的支持。 7.毛冠菊属的系统学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毛冠菊属宜放入紫菀族中,在紫菀族中处于基部位置,与Hinterhuberinae亚族关系密切。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一个新的属下 分类系统: 毛冠菊属的新系统 组I单头组Sect. Monocephala T.G.Gao et YL.Chen Sect nov. 青海毛冠菊Nannoglottis ravida (C.Winkl.)Y.L.Chen 组II毛冠菊组Sect. Nannoglottis 系1.长舌系Ser. Delavayanae Ling et YL.Chen 厚毛毛冠菊Nannoglottis delavayi(Franch.)Ling et Y.L.Chen 狭舌毛冠菊Nannoglottis gynura(C.Winkl.) Ling et YL.Chen 虎克毛冠菊Nannoglottis hookeri (C.B.Clarke ex Hook.f.)Kitam. 宽苞毛冠菊Nannoglottis latisquama Ling et Y.L.Chen 大果毛冠菊Nannoglottis macrocarpa Ling et YL.Chen 系2.短舌系Ser. Nannoglottis 毛冠菊Nannoglottis carpesioides Maxim. 玉龙毛冠菊Nannoglottis hieraciphylla (Hand.-Mzt.)Ling et YL.Chen 云南毛冠菊Nannoglottis yuennanensis (Hand.-Mzt.) Hand.-Mzt.
语种中文
页码9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4018]  
专题植物研究所_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中心_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中心_学位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天刚. 毛冠菊属的系统学研究[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0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