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黄土区侵蚀与干旱环境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与迁移
作者王百群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陕西
导师吴金水
学位专业土壤学
中文摘要干旱与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农业与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在黄土高原地区,干旱条件直接影响该区农田土壤生产力及土壤有机碳及氮素的动态变化。为了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加强植被恢复及自然植被保护。在干旱与侵蚀环境下的植被恢复过程和不同的植被类型,将对林地或草地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与迁移产生一定的效应。    本论文研究以黄土高原典型区为对象,分别研究旱作农田及草地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特征,坡地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有机碳累积的影响,土壤矿质氮的迁移与分布,及侵蚀黄土坡地土壤有机质与氮素的流失迁移过程。目标是揭示旱地农田施肥与作物轮作、植被恢复、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库收支及生长自然植被和施氮条件下土壤矿质氮迁移的影响机制,明确黄土坡地土壤有机质与氮素流失与坡地地形特征的关系。这些研究对于制定提高土壤肥力、氮肥利用率及控制土壤流失的措施、评价农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对有机碳的固定能力、阐明黄土高原区域土壤中有机碳储量及其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    1.在黄土区的杨陵、长武和安塞等3个不同生态类型区中,施肥管理与农田土壤中有机碳库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单施氮素化肥、氮钾配施或者磷钾配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和累积没有明显的影响。在氮磷肥配施、氮磷钾化肥配施条件下,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累积。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和累积量。3个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固定率及有机碳累积量大小为杨陵>长武>安塞。    3个区域农田土壤微生物碳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碳含量与微生物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土壤有机碳累积过程中,促使了土壤全氮含量增加,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碳、微生物氮的含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周转。    2.黄土丘陵区植被对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驱动作用与机理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恢复年限草地中,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碳含量虽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表层土壤(0-5cm)中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含量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长而提高。土壤微生物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随土壤有机碳的增加而提高,恢复草地土壤微生物碳的变化可以明显地反应出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趋势。在干旱半干旱环境条件下,人工柠条林可以有效地提高表层土壤中微生物碳及有机碳的含量。在不同类型林地土壤剖面中,微生物碳与有机碳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微生物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表明了微生物碳的增加指示着有机碳发生累积。乔木林比灌木林及短期的人工油松林更显著地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碳及有机碳的含量。黄土丘陵区恢复草地中,土壤有机碳的固定量随着草地恢复年的增长而增加。在长期草地中,植物有效地促进了土壤中有机碳的固定。在人工柠条林地中,土壤有机碳的固定量,随着柠条林林龄的增加而提高,而有机碳的平均固定率则随柠条林龄的增长而降低。在不同类型的林地中,乔木林地土壤中有机碳的固定量和储量最高,灌木丛次之,短期的人工油松林地土壤有机碳的固定量和储量最低。黄土丘陵区林草地土壤能够有效的固定和累积有机碳,显示了该区林草地土壤起到碳汇的作用。在黄土丘陵区子午岭长期草地中,土壤有机碳、微粒有机碳的含量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草地土壤累积的有机碳主要分布在微粒有机质中,根据微粒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植物促使土壤有机累积的能力。草地土壤剖面中,>2mm1-2mm0.5-1mm0.25-0.5mm及<0.25mm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随土层深度而下降。在表层土壤中(0-5cm),<0.25mm微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高于0.25mm各粒级团聚体中的含量;在5-15cm土层中,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相近;在15cm以下的各土层中,<0.25mm微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低于>0.25mm各粒级团聚体中的含量。草地土壤中<0.25mm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库的比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提高,土壤中<0.25mm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占有机碳库的40%-90%。<0.25mm微团聚体对于固持和稳定土壤有机碳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草地土壤有机碳在不同类型土壤颗粒的自然分布特点,可以反映出土壤有机碳累积和稳定的机理。3.黄土丘陵区草地土壤有机碳变化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长期草地土壤剖面中水稳性团聚体的组成中,>2mm1-2mm0.5-1mm0.25-0.5mm的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25mm团聚体的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提高。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与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草地植被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与累积,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土壤的抗蚀性,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4.黄土区自然植被下土壤及农田土壤中矿质氮的迁移与分布特点在自然植被条件下,土壤剖面中NO-3-N的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乔林地和灌木林地土壤中的0-5cm5-15cm两个土层NO-3-N含量高于草地土壤中这个土层中的含量;但是,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中15cm以下土层的NO-3-N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中NO-3-N没有发生明显的迁移与累积。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间NH+4-N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土壤剖面中NH+4-N的分布相对均匀。在农田土壤剖面中,NO-3-N的迁移与含量分布施用氮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灌溉和降水条件及施氮肥和种植作物条件下,土壤水分已运移到200cm深度的土层中,施氮土壤0-200cm剖面中NO-3-N的含量高于未施氮土壤含量。表明了在多次水分入渗的动态推动下,NO-3-N迁移深度可以达到200cm深的土层,显示出了土壤剖面中NO-3-N于水分发生了耦合运移。在施氮条件下,土壤剖面中NH+4-N分布相对均匀,其剖面分布几乎不受施氮量的影响。在各施氮肥处理中农田土壤剖面中,残留在0-100cm土层中的NO-3-N量高于100-200cm土层中的NO-3-N量;在0-200cm土层中,NO-3-N残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随时间的推移,土壤剖面中NO-3-N的累积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同样的施肥水平下,在玉米生长季节中土壤中NO-3-N的残留量高于小麦生长季节的残留量。5.黄土坡面土壤有机质及氮素迁移与地形的关系在不同坡长和坡度的黄土坡面中,流失泥沙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于原侵蚀区土壤的含量,流失泥沙中有机质和全氮的富集率随坡长或坡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坡面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流失强度随坡长或坡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加。
公开日期2011-07-01 ; 2011-07-1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4009]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百群. 黄土区侵蚀与干旱环境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与迁移[D]. 陕西.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