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土壤抗侵蚀性因子研究
作者雷俊山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4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陕西
导师杨勤科
学位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中文摘要本文着眼于区域水土流失评价模型对土壤抗侵蚀性研究的需要,在完成黄土高原土壤各抗侵蚀性指标测试的基础上,研究土壤各抗侵蚀性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借助GIS手段,研究黄土高原土壤各抗侵蚀性指标的区域分异特征。同时,本文还对土壤抗冲性进行了室内深化研究。1)提出了区域尺度土壤抗侵蚀性研究的方法是:根据土壤类型,地貌类型等在研究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点,获取各点土壤抗侵蚀性系列参数和理化属性数据,建立它们之间回归模型,并对未测点进行预测,建立研究区内土壤抗侵蚀性数据库。借助GIS生成等值线、表面以及空间叠加和统计等功能,研究区域尺度土壤各抗侵蚀性指标的空间分异规律,完成区域土壤因子的定量评价。2)完成黄土高原12个土壤亚类,44个测试点的土壤指标野外测试,并获取大部分测点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了土壤各抗侵蚀性指标与其各影响因素的关系,随土壤类型、土层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3)以各点土壤各抗侵蚀性系列参数及相应的土壤属性数据为基础,建立它们之间的回归模型,并用它对黄土高原80个未测点进行预测,建立黄土高原土壤抗侵蚀性数据库。利用GIS及辅助软件,绘制黄土高原土壤抗侵蚀行系列参数等值线图,分析他们的区域分异特征。4)在室内对粘黄土和黄绵土进行不流量的冲刷试验,结果表明:粘黄土坡面侵蚀以片蚀为主,每次冲刷径流的水力学参数和产沙较为稳定,而黄绵土坡面侵蚀以细沟侵蚀为主,每次冲刷坡面的径流与产沙变化较大;粘黄土坡面产沙率与放水流量呈幂函数关系,土壤颗粒被径流分离的临界切应力为0.364N·m-2,而黄绵土的坡面产沙与细沟发育和流量有关,分析坡面侵蚀营力把坡面产沙分为径流剪切产沙和重力辅助产沙,径流剪切产沙与放水流量也呈幂函数关系,其土壤颗粒被分离的临界切应力为0.258 N·m-2,约为粘黄土的2/3
公开日期2011-06-28 ; 2011-07-1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3949]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雷俊山.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土壤抗侵蚀性因子研究[D]. 陕西.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