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7Be和137Cs复合示踪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的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李立青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3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授予地点陕西
导师刘普灵
学位专业土壤学
中文摘要土壤侵蚀及其导致的土壤质量退化是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坡耕地作为重要的侵蚀产沙区,揭示其土壤侵蚀规律和泥沙运移方式,对建立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加强土地管理防止土壤退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杏子河流域的典型瓦背状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7Be137Cs在土壤剖面中分布深度和半衰期不同的特点,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典型瓦背状坡耕地中长期(45a)和短期(次降雨)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坡面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1. 研究了7Be137Cs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7Be在土壤剖面中的赋存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0—10mm7Be在土壤剖面中的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7Be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点使之可以应用于示踪表层土壤的再分布规律。137Cs在未扰动土壤剖面中主要分布在0—5cm范围内,同时在1—3cm的范围出现一个137Cs的相对富集层,在3cm以下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的趋势;137Cs在农耕地土壤剖面中主要分布在0—20cm范围内,由于耕作活动的不断扰动137Cs的剖面分布相对均匀。  2. 分析了137Cs示踪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模型间的异同,并以土壤侵蚀的经验回归模型为参照对137Cs法计算的土壤侵蚀速率进行验证。  分析表明,尽管Walling 模型、张信宝模型、杨浩模型以及周维芝模型在建立的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各个模型表征的土壤侵蚀速率与土壤剖面中137Cs损失率的关系基本一致。因此,在利用137Cs技术示踪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时,这四个模型各自计算的土壤侵蚀速率差异较小。在估算径流小区土壤侵蚀速率中各模型与江忠善经验回归模型的结果相差都在10%左右。 3. 尝试了运用Weibull 概率分布模型对北半球137Cs沉降过程的拟合。  在建立137Cs土壤侵蚀模型的过程中,对137Cs的沉降过程的处理是正确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基础。通过分析137Cs沉降的时间分布特征,发现137Cs沉降的年际分布与Weibull概率分布相似,可以用Weibull概率分布模型进行拟合。  4. 研究了次降雨坡耕地土壤侵蚀的空间发生特征。  研究表明,坡耕地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和水平分布特征。在水平方向上,由浅沟分水脊经浅沟沟坡到浅沟中心,土壤侵蚀强度逐渐增强,在垂直方向上,从分水岭到沟缘线土壤侵蚀强度呈先加强后减弱的趋势。其中细沟间侵蚀和细沟侵蚀对坡面侵蚀的贡献分别为35%65%,且在空间发生特征上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  5. 研究了坡耕地中长期(45a)土壤侵蚀产沙的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坡耕地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5850t/(km2·a),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坡面中部侵蚀相当严重,分水岭与沟缘线附近相对较轻。地形因子中的坡度是形成坡耕地土壤侵蚀垂直分异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6. 探讨了坡耕地次降雨土壤侵蚀特征与中长期(45a)土壤侵蚀特征的相互关系。7Be137Cs示踪技术测定的是净土壤侵蚀量,可提供更为真实的侵蚀、产沙及沉积信息,能用于较详细描述坡面中短时间尺度土壤再分布的空间分布,和其他方法相比,这是7Be137Cs示踪技术鲜明的特点。研究表明,坡耕地次降雨土壤侵蚀与长期土壤侵蚀在空间发生特征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是,次降雨侵蚀与长期侵蚀的严重部位不同,前者发生在10—20m处,后者发生在20—30m处。二者的不同可能反映了土地利用状况和耕作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公开日期2011-06-28 ; 2011-07-1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3926]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立青. 7Be和137Cs复合示踪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的空间分布特征[D]. 陕西.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0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