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武汉东湖浮游轮虫的种类演替和数量动态
作者诸葛燕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199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轮虫 种类演替 数量动态 新记录 休眠卵
学位专业水生生物学
中文摘要本文报道了东湖四个站1991年轮虫的种类组成和现存量的季节变化,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总结了三十年来在东湖Ⅰ、Ⅱ两个采样站上轮虫的种类演替和数量变动。同时,鉴于轮虫分类系统的改进,对我国的轮虫分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修正。作者在1991年共观察到轮虫69种,其中,轮虫新记录12种。在水样中59种轮虫,以Ⅳ丫种类数最多(45种),Ⅰ、Ⅱ站次之(均为38种),Ⅲ站最少(36种)。其中,Ⅰ、Ⅱ两站轮虫种数与以往相比有所减少,分别由六十年代的66种、54种种都减为列在的38种。休眠卵萌发的种类有41种,以Ⅱ站底泥萌发出的种类最多(24种),Ⅳ站种类最少(15种),估计这与Ⅳ站环境条件较好,较少轮早形成休眠卵有关。将之与水体中轮虫种类比较,相同种类31种,特有种类10种,其中,象盘状鞍甲轮虫(Lepadella patella)、侧刺伏嘉轮虫(Wolga spinifera)、侧扁棘管轮虫(Mytilina compressa)等物有种在60年代的东湖均有出现。在现在水体中消失的原因可能与水草的消失有关。Ⅰ、Ⅱ站的第一优热种都为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它分别取代了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ra)和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成为Ⅰ、Ⅱ站的第一优势种。Ⅲ、Ⅳ两站第一优势种则分别为多须拟前翼虫(Proalides tentaculatus)和六腕轮虫(Hexarthra spp.)。1991年的轮虫年均数量及生物统计结果:Ⅰ站轮虫数量2612ind./l,生物量为2191.0ug/l;Ⅱ站则分别为2771ind./l, 1571.4ug/l;Ⅲ站分别为1129ind./l,290.6ug/l;Ⅳ站均最低,仅为526ind./l,249.6ug/l。Ⅰ站轮虫数量自80年代以来已处于平衡状态,Ⅱ站则一直呈上升趋热,并由原来Ⅰ站轮虫数量多于Ⅱ站演变为现在的Ⅱ站稍多于Ⅰ站。从轮虫数量的季节分布来看,夏、秋季高,冬、春季低。且冬春季轮虫数量所占的百分比较往年明显上升。能过对东湖轮虫种类组成、演替和数量动态的分析,作者认为:1.Ⅰ、Ⅱ两站的富营养程度高,并且环境上的差异在明显减少;Ⅳ站站富营养程度低,与三十年前的Ⅰ站有所相似;Ⅲ站则属于一中间过渡类型。2. 水体富营关於经的日益严重及枝角类的演替是影响东湖轮虫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36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844]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诸葛燕. 武汉东湖浮游轮虫的种类演替和数量动态[D].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99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