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和东湖放养鱼类资源量的水声学评估
作者谭细畅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常剑波
关键词水声学 中华鲟 放养鱼类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东湖
其他题名HYDROACOUSTIC SURVEYS ON SPAWNING STOCK OFACIPENSQR SINENSIS IN THE YANGTZE RIVER ANDPLANKTIVOROUS CARPS IN THE EAST LAKE
学位专业水生生物学
中文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采用水声学方法对珍稀、濒危鱼类的种群数量以及对封闭水体的鱼类资源量进行评估。研究对象包括两个方面,即宜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坝下江段中华鳃繁殖群体的数量和武汉东湖放养鱼类的资源量。在中华姆(Acipensor sinensis)繁殖群体数量的研究中,采用的是自行研制的超声波探测系统;在武汉东湖鱼类资源量的研究中,采用的是PS-2OR便携式回声探测仪。主要结果如下:1.自行开发研制的超声波探测系统由FUSO-405回声探测仪、KGP-97型GPS导航仪、数据采集仪以及微型计算机组成,换能器的工作频率为120 KHz,探测张角为170,增益执行手动方式或自动方式,采用计算机记录采集信号;Ps-2OR便携式回声探测仪为日本Kaij。公司制造,换能器的工作频率为200KHz,探测张角为6°,以热敏纸一记录采集信号。2.通过回波信号值的大小、回波图像轨迹长度等实验研究,建立中华鳄回波信号的判别模式,并据此对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坝下江段5.49km2范围内中华鳃繁殖群体的数量进行探测。结果表明:1998年产卵前中华鳃繁殖群体数量估算约为350尾,产卵后约为265尾;1999年第一次产卵前中华鳃繁殖群体数量估算约为395尾,第二次产卵前约为156尾;2000年第二次产卵前中华鳃繁殖群体数量估算约为177尾,第二次产卵后约为103尾:2001年第一次产卵前数量估算约为212尾,第二次产卵前约为34尾,第二次产卵后未探测到中华鳃。3.中华鳃繁殖群体垂直分布的栖息水层以及分布地点的水深范围在不同年度之间无明显变化。1998-2001年坝下至镇江阁江段的探测路线上平均水深在巧m至25.3m之间,中华鳃分布水深的范围是8.2-24m,90%的个体集中于9-21m的水深位置。中华鳃主要栖息于靠近水底的位置。不同年度中华鳃在坝下至镇江阁江段的水平分布无明显的区域变化,中华鳃繁殖群体主要分布在内河口至李家河的主航道区,另外三江也偶然发现有中华鳃分布,1998、1999年分别在水深12m的位置探测到1尾。4.使用PS-20R便携式回声探测仪对东湖的鱼类资源量进行周年探测,结果显示:2000年1月份,东湖中鱼类数量为54万尾,2月份为67万尾,4月份为42万尾,5-8月份东湖鱼类数量从50万尾增加到190万尾,9-12月东湖鱼类数量从178万尾减少到128万尾。东湖鱼类资源量的数量变动受东湖渔场鱼种放养和商品鱼捕捞等渔业活动的影响。5.东湖不同水层的鱼类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鱼类主要分布在1.5m以下的水层。此外,东湖中不同区域的鱼类密度分布亦有显著性差异,但鱼类水平分布的差异与水深、离岸距离等因素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主要由群聚行为引起,由不同月份群聚程度不一致推测水温的变化可影响群聚的程度。污水排放对鱼类群聚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6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636]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谭细畅. 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和东湖放养鱼类资源量的水声学评估[D].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