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生态环境因子对荒漠藻及其结皮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作者饶本强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06-04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刘永定
关键词生物结皮 荒漠藻 工程化培养 藻结皮发育 露水 沙埋 低温胁迫 干燥-重吸水 盐胁迫 稀土元素
其他题名INFLUENCE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DESERT ALGAE AND DEVELOPMENTS OF ALGAL CRUSTS
中文摘要全球沙漠化日益严重,引起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防治沙漠化的方法和手段受到广泛重视。在干旱沙漠区通过人工培植生物结皮以治理沙漠,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荒漠藻进行人工固沙结皮是一种新型的治沙方法,它运用藻类生态、生理学原理和生物结皮理论,将人工藻结皮应用于沙漠化治理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固沙效果,在沙漠化治理中逐步得到应用。本文围绕荒漠人工藻结皮的野外培植与生长发育特性以及影响荒漠藻类及其结皮的环境生态因子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荒漠藻的工程化培养、野外接种和人工藻结皮的形成,研究了人工藻结皮在野外条件下的形态、发育演替、超微结构特征、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活性,探讨了人工藻结皮的固沙改土作用及其在沙漠化治理中的可行性。 研究表明,利用荒漠蓝藻接种野外流沙,能够在1-3年内快速生长发育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形态的藻结皮,甚至发育成藻-苔藓结皮。结皮的平均厚度达到1.0-5.4mm,呈浅灰色、灰绿色和深黑色,结皮盖度大于70%,植被盖度达60-90%。对人工藻结皮的超微结构研究发现,藻结皮-沙粒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藻丝体。可以观察到大量藻丝体缠绕或黏结着沙粒, 从而实现人工藻结皮的胶结过程,并使结皮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形成人工藻结皮后,显著改善了流沙土壤的理化特性(含水量、pH、电导率等)、营养状况(碳、氮、磷和有机质含量等)和增加了土壤的生物学活性(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 2、在2007年的夏末秋初,于库布齐沙地采用两种蓝藻具鞘微鞘藻和爪哇伪枝藻,经过原种培养和大规模培养后,将两种藻按照10:1和5:1的生物量比例混合接种到野外流沙以形成藻结皮。通过露水测定和藻结皮的生物量测定(叶绿素a含量)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干燥-重吸水模拟降露来研究露水对藻结皮光系统Ⅱ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采用绒布-玻璃平板法测定每天平均的降露量为0.154mm,当露水作为唯一的水源时,藻结皮生物量由起始的接种量4.3 微克叶绿素a/平方厘米流沙到5.8-7.3微克叶绿素a/平方厘米藻结皮之间波动。并且由于降雨的发生使藻结皮生物量达到8.2微克叶绿素a/平方厘米藻结皮。研究表明,藻结皮含水量与降露量存在显著差异性(r=0.897 or r=0.882, all P<0.0001),而藻结皮生物量与降露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0.246 or r=0.257, all P>0.05)。由此可以推测,露水在调控藻结皮生物量方面可能只具有相对有限的作用,但是降雨可能显著调节藻结皮的生物量。通过在实验室内干藻-重吸水模拟露水研究发现,藻结皮在干燥重吸水过程中大约80%光合活性恢复不受低温和黑暗的影响,仅有20%的光合活性恢复是温度-光照依赖性的。这揭示出露水作为一种暂时性水源对于清晨低温和弱光条件下藻结皮光合活性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还发现,藻结皮沉积露水量大于流沙沉积露水量,而露水在藻结皮的干化过程也要比露水在流沙表面的慢,这与藻结皮特定的土壤结构特性和土壤理化特性密切相关。 3、在野外条件下,沙埋是生物结皮经常遇到的一种环境胁迫。尤其是在藻结皮发育的早期阶段对沙埋胁迫更为敏感。基于此,在库布齐沙地开展了野外沙埋试验来研究沙埋对藻结皮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沙埋处理深度分别为0.5cm,1.0cm,3.0cm和5.0cm。研究表明,随着沙埋时间的延长和沙埋深度的增加,沙埋对蓝藻结皮的胁迫作用愈加明显。沙埋导致蓝藻结皮生物量、胞外多糖和伪枝藻素含量的下降,并减低了结皮的抗压强度。对沙埋结皮进行室内干燥-重吸水试验表明,沙埋对蓝藻结皮的光合活性造成胁迫。研究发现,沙埋对蓝藻结皮生物量、胞外多糖和抗压强度的影响方式有所不同。推测这可能是结皮蓝藻对沙埋胁迫的一种应对机制。值得注意的是,降雨的发生有利于沙埋胁迫下蓝藻结皮生物量和光合活性的恢复,并促进了蓝藻结皮胞外多糖和抗压强度的增加。因此推测,降雨对于蓝藻结皮对抗沙埋胁迫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研究发现,低温胁迫下伪枝藻培养物的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活性显著降低,而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当2℃低温下加入外源蔗糖和葡萄糖处理时,外源糖对低温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研究表明,经过低温10℃适应的伪枝藻骤然降温至2℃时其对低温的耐受性明显提高,表现为叶绿素a和光合活性下降幅度平缓,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缓慢升高,细胞膜的透性降低,胞外多糖产量大幅度增加。这种低温适应(或称低温锻炼)可能是荒漠藻类耐受寒冬冷胁迫的一种生态适应机制。 结果还表明,外源补加营养盐有利于藻结皮提高对低温的耐受性。研究发现藻结皮在低温黑暗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生长和光合活性,推测低温黑暗可能对低温光抑制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5、根据不同饱和溶液所具有的空气湿度不同,分别采用相对湿度为100%、75%、43%和0四种干旱对爪哇伪枝藻和集球藻培养物进行胁迫处理。结果表明,荒漠藻类在干旱胁迫下光合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波动性变化,预示着干旱对藻细胞的膜系统和细胞抗氧化系统造成破坏或损害。同时发现在干旱胁迫下细胞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这可能是藻体对干旱胁迫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采用BG-110培养液对干燥下藻体进行重吸水处理、发现光合活性获得明显恢复。当用外源糖溶液、N-乙酰半胱氨酸和脯氨酸溶液进行重吸水时,光合活性都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利用敌草隆和氯霉素重吸水时,则显著抑制了藻体的光合活性恢复。 6、研究表明,盐胁迫造成结皮绿藻集球藻生理上的损害,包括生物量和光合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酶活性升高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波动。当加入外源蔗糖和胞外多糖,盐胁迫下集球藻的生理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推测生物结皮中绿藻耐受盐胁迫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内源调节,包括糖代谢反应加剧,细胞膜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发生应急反应等;二是外源缓解,主要是借助于结皮蓝藻分泌的胞外聚合物或其它糖类来提高绿藻的抗盐性。 7、研究发现,盐处理对伪枝藻具有明显的胁迫效应,表现为生物量和光合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酶活性升高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波动。此外,盐胁迫还造成伪枝藻胞外多糖产量的增加和细胞结构的破坏。采用稀土元素铈处理伪枝藻发现,稀土对伪枝藻的效应表现为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而适当浓度的铈有利用缓解盐胁迫效应。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18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432]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饶本强. 生态环境因子对荒漠藻及其结皮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