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长江中上游圆口铜鱼种群生物学研究
作者杨志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9-06-04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常剑波
关键词圆口铜鱼 长江中上游 种群生物学 保护对策
中文摘要圆口铜鱼( Coreius guichenoti )是长江上游的特有和重要经济鱼类,其广泛分布于金沙江下游、长江上游中上游、嘉陵江中下游、沱江、岷江下游、乌江下游等水域。长期以来,圆口铜鱼的种群生物学特性研究资料较少,缺乏对其的系统研究。本文根据长江中、上游宜昌(1998-2007)、重庆(2006-2007)和合江江段(1998-2005)渔业现状的调查结果,对长江中、上游圆口铜鱼的种群结构、死亡特征以及资源量估算进行研究,并在基于圆口铜鱼的基础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保护对策。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 鳞片适合作为圆口铜鱼的年龄鉴定材料。圆口铜鱼的体长和鳞径的关系式为:L=15.327R+71.349,R2=0.9197,F= 4216.714,p<0.001,n=370。应用信息理论中的Akaike 信息指数(AIC)的修正形式AICc对圆口铜鱼体长年龄数据拟合Von Bertalanffy、Gompertz、logistical和generalized VBGM生长方程模型,结果表明Gompertz生长模型是圆口铜鱼体长和年龄数据的拟合度最好的生长方程,logistical和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也同样能够较好的拟合圆口铜鱼体长年龄数据。 2.圆口铜鱼的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 = 0.00002L2.9942,n = 1549,r2 = 0.981,P<0.01,其1、2、3、4和5龄平均退算体长分别为125.54、213.76、270.46、280.20和336.02mm。体长和体重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t=730.15 (1-e-0.12(t+1.01)) 和Wt=7493.05(1-e-0.12(t+1.01))2.9942,拐点年龄为8.13龄,繁殖终止年龄为17.08龄。 3. 宜昌江段1998-2007年渔获物中圆口铜鱼年龄组成以1-4年为主,其中2龄个体最多,而重庆江段2006-2007年渔获物中圆口铜鱼以1-2龄为主,2龄个体稍多于1龄个体。与重庆江段稍有差异,合江江段1998-2005年渔获物中圆口铜鱼则以1龄个体为主。逐年比较发现,宜昌江段在2002年以后,各年圆口铜鱼的1、2龄个体占相应年的各龄圆口铜鱼总数百分比例显著下降(2006除外),而3、4龄个体比例上升。1998-2002年宜昌江段各年圆口铜鱼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均小于2003-2007年各年圆口铜鱼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2006除外);合江江段剔除采样样本数量过少的1998年和2005年后,1999-2004年间圆口铜鱼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呈逐年上升趋势;重庆江段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变动趋势与合江江段的情况相同。 4. 1998-2007年之间,宜昌江段圆口铜鱼的总死亡率、捕捞死亡率以及开发率总体上变化趋势相同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003年以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各年的开发率均超过0.5,开发率10年平均值为0.64;1998-2005年,合江江段圆口铜鱼的总死亡率、捕捞死亡率以及开发率无明显规律性,其开发率最小值为0.64,8年平均值为0.79;2006-2007年重庆江段圆口铜鱼的开发率为0.87,高于宜昌和合江江段;自然死亡率以宜昌江段的为最高,10年平均值为0.26/年,合江江段次之为0.15/年,重庆江段最低,为0.12/年。 5. 捕捞圆口铜鱼的主要网具类型是三层流刺网和定置延绳饵钩。在水流流速相对平缓的宜昌江段,三层流刺网对圆口铜鱼的捕捞效率远高于定置延绳饵钩及其他网具类型,而在水流相对快速,水文条件更为复杂的合江江段,三层流刺网对圆口铜鱼的捕捞效率与定置延绳饵钩大致相当。宜昌江段圆口铜鱼被捕捞的概率指标保留体长L25%、L50%和L75%平均值稍高于重庆江段,但显著高于合江江段。 6. 1998-2007年宜昌江段圆口铜鱼的相对丰度指数和体长股分析的结果表明,三峡截流后的2005-2007年宜昌江段圆口铜鱼的平均资源量较之三峡截流前1998-2001年的平均资源量要低;2002、2003年以及2004年的圆口铜鱼资源量明显高于其他年份,这三年中尤以截流后的2004年为最高,其资源量是截流前1998-2001年三年平均资源量的2.45倍;从2002年开始直至2004年由于三峡工程修建时的阻隔作用开始发挥作用导致大批量的能够通过葛洲坝洄游的圆口铜鱼聚集在葛洲坝下,三峡工程截流后圆口铜鱼资源量并不是立刻降低,而是延迟至2004年后才发生作用;三峡截流前圆口铜鱼既能够通过葛洲坝下行补充葛洲坝下的圆口铜鱼群体,亦能够上行通过葛洲坝洄游至坝上江段,而三峡工程修建后圆口铜鱼的上行和下行作用均明显减弱。 7. 目前宜昌、重庆和合江江段圆口铜鱼开捕年龄均为0.1龄;圆口铜鱼开捕年龄为0.1、1、2、3、4和5龄情况下捕捞标准的参考点F0.1分别为0.1208、0.1610、0.2329、0.3382、0.4232和0.8447/年;宜昌、重庆和合江江段圆口铜鱼的最大允许的开发率分别为0.413、0.380和0.369;单位补充产量模型的结果表明将宜昌江段的开捕年龄延迟到4龄、将合江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的开捕年龄延迟至5龄同时将这两个江段的F值降低到0.85/年左右才能获得较好的YW/R和有效的保护圆口铜鱼的资源。 8.圆口铜鱼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为水利工程修建(特别是水电的开发)和过度捕捞;为保护圆口铜鱼的资源量,需采取下列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并强化其功能;限制捕捞和合理休渔;过鱼设施的修建;建立全人工繁殖种群;关键栖息地的保护和人工恢复。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11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322]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志. 长江中上游圆口铜鱼种群生物学研究[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