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微囊藻毒素在鲫鱼和日本长耳兔中组织分布的比较研究
作者雷和花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8-06-1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谢平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鲫鱼 日本长耳兔 腹腔注射 组织分布
其他题名Comparative studies on tissue distribution of microcystins in crucian carp and Japanese white rabbit
中文摘要近年来蓝藻水华频繁发生,其伴随产生的毒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囊藻毒素(MC)是已发现的各种不同蓝藻毒素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肝毒素,其通过强烈地抑制蛋白磷酸酶PP1和PP2A的活性而导致机体肝损伤。本文通过急性毒性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测定了MC在鲫鱼和日本长耳兔中的各个组织器官分布情况,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比较了MC在鱼类和哺乳动物中组织分布的差异,为评价MC的毒性提供了依据。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通过腹腔注射MC提取液(200和50 μg MC-LReq./kg bw),采用LC-MS法测定了注射后1、3、12、24、48和144 h鲫鱼各组织器官中的MC含量。腹腔注射后,MC很快进入了血液循环系统并被迅速运送到鲫鱼的各个器官,表现为各组织器官不同的毒素含量水平。MC-RR在所有检测出MC的样品中占了很高的比例,而MC-LR除了在200 µg/kg剂量组鲫鱼的肝脏中相对较高(11-597 ng/g DW)之外,其它样品中均很低,甚至没有被检测出来,如肠、脾、脑、肾及肌肉等,MC-LR和MC-RR在鲫鱼体内的分布存在的差异可能是因为MC的器官特异性。在两个剂量组中,MC的最大含量(MC-RR + MC-LR)均出现在注射后1 h的血液中,分别是3757 ng/g DW (200 µg/kg剂量组)和270 ng/g DW (50 µg/kg剂量组)。两个剂量组鲫鱼肾脏中的MC-RR含量和血液中的MC-RR含量显著付相关,表明血液对于运送MC-RR进入肾脏进一步得到排泄是很重要的。腹腔注射后鲫鱼肝重/体重比在两个剂量组均增大,50 µg/kg剂量组特别明显,鲫鱼肝重/体重比增大可能是因为肝脏水肿引起的。MC在鲫鱼肝脏中清除的很快,经过48 h,96.3% (200 µg/kg剂量组)和85.7% (50 µg/kg剂量组)累积的MC被清除。鲫鱼的心脏、性腺及脑中有不同程度的MC累积,提示MC对这些器官也可能具有毒性。 MC对日本长耳兔的急性毒性实验:通过腹腔注射MC提取液(200和50 μg MC-LReq./kg bw),采用LC-MS法测定了注射后1、3、12、24和48 h日本长耳兔各组织器官中的MC含量。腹腔注射50 μg/kg剂量的MC提取液后约3 h,超过半数的兔子死亡,说明MC对兔子的毒性很强。两个剂量组的兔子血液中检测到的MC水平均较低,仅为注射剂量的0.02%-0.40%。在50 µg/kg剂量组,MC含量(MC-RR + MC-LR)在肾脏中最高(62-158 ng/g DW),其次是肝脏(54-82 ng/g DW),在12.5 µg/kg剂量组,MC含量(MC-RR + MC-LR)在肝脏中最高(15-65 ng/g DW),而且在48 h与1 h比显著升高(p < 0.01),说明肝脏中的MC难以清除。胃肠道中也检测到相对较高的MC含量,胆、脾中的MC含量没有下降的趋势,可能是由于MC在体内的再循环引起的。肾、肺及脑中有不同程度的MC累积,提示MC对这些器官也可能具有毒性。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12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228]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雷和花. 微囊藻毒素在鲫鱼和日本长耳兔中组织分布的比较研究[D].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