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研究
张列宇 ; 张兰 ; 刘永定 ; 沈银武
2008
中文摘要氮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去除机制十分复杂,高达7种价态的含氮化合物,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一种或几种过程的联合作用去除。在多种除氮机制中,最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其中植物的作用主要包括植物的吸收、植物的根系释氧、植物根系对反硝化过程的强化、以及氮在植物体内的周期性的释放。微生物脱氮的主要机理为微生物通过经典的硝化-反硝化过程,最终将氮素转化成气体去除。但研究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可能是氮在人工湿地中被去除的主要反应,且氮的主要去除路径随人工湿地的设计参数、所种植物类型及处理污水种类的不同而变化。调整湿地设计参数、优化种植植物类型、改善湿地内部的微环境,是提高人工湿地脱氮能力的主要途径。
会议录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会议论文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4694]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会议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列宇,张兰,刘永定,等. 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研究[C]. 见:.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