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泥堡金矿围岩与矿石的对比及其成矿机制研究
郭海燕; 韦东田; 夏勇; 谭亲平; 谢卓君; 闫俊; 刘建中
刊名岩石学报
2016
期号11页码:3343-3359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 蚀变矿物 成矿机制 泥堡 贵州
英文摘要泥堡金矿的矿体主要赋存在构造蚀变体及逆冲断层破碎带中,受地层和断裂的双重控制。本文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XRD)结合电子探针分析(EMPA)确定和量化了围岩和矿石的蚀变矿物及载金砷黄铁矿,对比了围岩和矿石的特点,并利用主微量元素分析矿化过程中围岩与矿石之间的元素带入带出通量,探讨了泥堡金矿蚀变矿物与成矿的关系及成矿机制问题。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主要的载金矿物)与石英呈负相关,与伊利石呈正相关;矿石发生了去碳酸盐化作用,矿石中的黄铁矿大多具有环带结构,部分围岩也发生了去碳酸盐化作用,而围岩中的黄铁矿一般不具有环带结构;Au明显加入到构造蚀变体的矿石中,而CaO、MgO、S、Ba、Be等从其围岩中带出;Au、Sc、As和Fe2O3明显加入到逆冲断层破碎的矿石中,SiO2、CaO、Sr、W、Be等则显示从其围岩中带出。综合分析认为,去碳酸盐化和硫化作用是泥堡金矿的主要成矿机制。在矿化前,去碳酸盐化作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在成矿过程中,矿化通过硫化作用形成了黄铁矿的载金含砷边缘。
学科主题矿床地球化学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846920
公开日期2017-11-23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gyig.ac.cn:8080/handle/352002/6588]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海燕,韦东田,夏勇,等. 黔西南泥堡金矿围岩与矿石的对比及其成矿机制研究[J]. 岩石学报,2016(11):3343-3359.
APA 郭海燕.,韦东田.,夏勇.,谭亲平.,谢卓君.,...&刘建中.(2016).黔西南泥堡金矿围岩与矿石的对比及其成矿机制研究.岩石学报(11),3343-3359.
MLA 郭海燕,et al."黔西南泥堡金矿围岩与矿石的对比及其成矿机制研究".岩石学报 .11(2016):3343-335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