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生  > 学位论文
题名泥炭的腐殖化度与全新世气候环境; The Peat Humification in Palaeoclimatical Research
作者王华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3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泥炭 腐殖化度 古气候 全新世 印度西南季风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其他题名The Peat Humification in Palaeoclimatical Research
学位专业地球化学
中文摘要泥炭是第四纪,特别是全新世以来的产物。它的形成和积累主要受控于气候,其次是地质、地貌、水文等因素。因此,泥炭形成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信息。腐殖化度在国外早已用于古气候研究,国外学者将它作为湿度代用指标,用以恢复古湿度变迁。本文首次将之引入我国泥炭古气候研究,同时结合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及泥炭形成过程中温度、湿度对它的影响,赋予了泥炭腐殖化度新的气候内涵。即泥炭的腐殖化度高,指示气候温暖湿润;泥炭的腐殖化度低,指示气候干燥寒冷。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红原泥炭的腐殖化度研究,并与其它研究成果对比,得出如下结论:(1)红原泥炭腐殖化度记录了过去12000年以来当地气候干湿冷暖的变化。其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1.8-11.2 kaBP,气候干燥寒冷;11.2-5.5 ka BP,气候温暖湿润;5.5-0 ka BP,当地气候由早中全新世温暖湿润的气候向干燥寒冷的气候波动。红原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气候变化与高原青海湖沉积物、松西错沉积物、敦德冰芯、古里雅冰芯记录的气候变化相似,表明青藏高原12000年以来可能受同一气候系统影响,其气候变化的共同特点为干冷与暖湿交替。(2)泥炭腐殖化度记录了12000年以来印度西南季风在高原的强弱演化。新仙女木期(11.8-11.2kaBP),季风强度最弱;从11.2kaBP到10.8kaBP季风强度快速增强;在10.8ka即到5.5 ka BP,季风强度一直处于强势阶段;从5.5 ka BP开始,印度西南季风强度逐渐减弱,这期间腐殖化度同时记录了百年一千年尺度印度西南季风增强事件,但总体减弱的趋势不变。(3)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百年一千年气候突然变化事件与北大西洋浮冰事件存在遥相关。对应8次浮冰事件,红原地区气候同时变得干冷,而印度西南季风强度也减弱,这表明不但末次冰期印度西南季风与北大西洋气候密切相关,而且在全新世,这种相关性同样存在。(4)泥炭腐殖化度距平值较好的反映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近5000年来的活动变化。腐殖化度代用指标能很好地记录较长时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而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数十年到百年的频繁波动,则记录不明显。(5)泥炭腐殖化度时间序列的功率谱分析表明,太阳活动对红原地区气.候演化有重要影响,同时太阳活动通过影响全球水循环,进而驱动温盐环流的变化,进一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6)泥炭腐殖化度能同时记录温度、湿度的变化,并且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值得进一步研究。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3-24 ; 2011-07-01
页码9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189/handle/352002/3666]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研究生_研究生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华. 泥炭的腐殖化度与全新世气候环境, The Peat Humification in Palaeoclimatical Research[D].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