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微悬臂梁非致冷红外焦平面的研究
作者刘海涛
答辩日期2007-06-04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梁平治
关键词微悬臂梁 非致冷红外焦平面 微电容 读出电路
学位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英文摘要非致冷红外焦平面已有二十余年的研究历史,随着微机械加工技术的长足发展,国外的研究与发展已相当成熟,其规模和性能在不断提高,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而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某些关键工艺和技术上尚未取得突破,目前关于非致冷红外焦平面研究成果的报道也比较少。本文主要研究并设计了基于标准CMOS工艺为加工基础的微悬臂梁非致冷红外焦平面。将氮化硅和Al薄膜淀积在一起形成双材料复合薄膜微悬臂梁,利用氮化硅吸收红外辐射。当氮化硅薄膜吸收红外辐射,微悬臂梁温度升高,由于氮化硅和Al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微悬臂梁将发生弯曲。在硅衬底上淀积一层铝,和微悬臂梁形成一个可变电容。微悬臂梁的弯曲将导致可变电容大小的改变,通过和微悬臂梁单片集成的读出电路来检测可变电容大小,最终可以得出红外辐射情况。在课题期间主要的工作有以下几点:第一:完成对微悬臂梁的设计。主要包括微悬臂梁在吸收红外辐射、热设计和机械性能方面的设计和仿真模拟,在理论上得出探测器的电容响应、热时间常数等参数。第二:在硅工艺线上完成对微悬臂梁探测器的制造。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氧化、光刻、蒸发、刻蚀、溅射和PECVD等。解决在具有大的深宽比的光刻问题和调整氮化硅和铝应力匹配问题。第三:完成微悬臂梁非致冷红外焦平面的设计和加工。针对微悬臂梁探测器的特点,设计出CMOS读出电路,将探测器的电容变化信号转化为电压变化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修改微悬臂梁设计,使其可以和CMOS读出电路相兼容。主要设计并加工出25×14和8×1两种微悬臂梁非致冷红外焦平面。第四:完成单元微悬臂梁、读出电路和微悬臂梁焦平面的性能测试。微悬臂梁的探测器率为1.2×108cmHz1/2W-1,响应时间17mS,基本达到设计目标。
学科主题红外探测材料与器件
公开日期2012-08-1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02.127.1.142/handle/181331/4698]  
专题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_上海技物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海涛. 微悬臂梁非致冷红外焦平面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