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谱系的自我参照缺损研究
杨晗雪1,2; 王玉娜3; 陈楚侨1,2
2018-10
会议日期10.30-11.2
会议地点北京
关键词自我 自我参照过程 精神分裂症谱系 功能磁共振成像
其他题名Self-referential impairments in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页码1114-1115
英文摘要

摘要:从自我异常这一概念诞生之初,它就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临床表现。从现象学视角来看,主观体验的异常亦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特征。很多研究已经探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异常,涉及广泛的自我部分,例如自尊、自我概念、自我再认、主导感、自我参照过程等。但是,目前尚无一个得到认可的、全面的精神分裂症与自我异常关系的结论。本研究综合当前哲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精神病学领域关于自我的研究,总结出了自我的主要部分,其中自我参照过程是其核心成分之一。考虑到谱系研究能够帮助更好的理解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学,并且为这一疾病的早起识别和干预提供依据,本研究关注了自我参照过程在精神分裂谱系中的行为表现和神经机制。

本研究包括两部分,分别是自我参照过程的在精神分裂症谱系中的行为研究、自我参照过程的在精神分裂症谱系中的神经机制研究。在行为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典型的自我参照效应任务,来探讨精神分裂症谱系中自我参照过程行为表现的缺损情况,以及自知力与自我参照过程是否有关。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同样表现出了自我参照效应,但是其自我参照效应的程度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自我参照过程损伤。自知力影响了患者自我概念的范围,在自知力保留组中,母亲与自我具有同一层次的记忆水平,显著好于孙中山参照,而在自知力缺损组中,母亲与孙中山具有相同水平的记忆成绩,都差于自我参照刺激,出现了母亲这一概念与自我的分离。在神经机制研究中,我们采用功能核磁共振扫描的方法,探讨了精神分裂症谱系中自我参照过程神经活动的变化。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所有条件的任务中均表现出了神经活动的增强,但是把自我与他人条件相减的结果进行比较,则是表现出了神经活动的减弱,而分裂型人格倾向组表现出了神经活动的增强。总之,我们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行为和神经活动方面均表现出了自我参照过程的缺损。

产权排序1
会议录摘要集-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会议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7340]  
专题心理研究所_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
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试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3.中国民航大学,飞行技术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晗雪,王玉娜,陈楚侨. 精神分裂症谱系的自我参照缺损研究[C]. 见:. 北京. 10.30-1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