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辽西四合屯脊椎动物化石群:地层、时代与古环境
作者汪筱林
答辩日期1999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导师邱占祥
关键词辽西四合屯 义县组 早白垩世 生物地层 古环境 埋藏学 脊椎动物群(组合) 热河生物群
学位专业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英文摘要通过四合屯地区及辽西热河生物群分布区的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四合屯、张家沟及尖山沟等化石地点的大规模系统化石发掘、采集,发掘剖面高精度的地层对比和化石层位确认以及化石凝灰岩夹层~(40)Ar/~(39)Ar同信素年龄测定,建立了四合屯—尖山沟地区义县组下部由3段9层组成的完整地层层序,脊椎动物化石主要赋存在第三段湖相沉积的页岩中,包含黄半吉沟和四合屯上、下2个主要化石层位。四合屯、尖山沟、张家沟等重要化石地点属于下部化石层。全面考证并确认已记述的所有脊椎动物化石的准确产出地点和层位,在厚度12m的发掘剖面上,发现8个含鸟层,5个含兽脚类恐龙层等42个脊椎动物化石埋藏层。所有脊椎动物化石埋藏于厚度约7m的半深湖—深湖相页岩中,其中鸟类和小型兽脚类恐龙埋藏层厚度约2m。脊椎动物化石群以孔子鸟类群的带动羽毛或毛状皮肤衍生物的小型号兽脚类恐龙共生为特征。四合屯发掘剖面和尖山沟剖面化石层凝灰岩夹层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124.6Ma,其时代为早白垩世Barremian中期(J/K界线144Ma)或Valanginian晚期(J/K界线136Ma),证明热河生物群时代为早白垩世。鸟类和恐龙龙类存在明显的集群死亡事件,中酸性火山爆发喷出的有毒气体、有害元素和尘雾导致环境发生突变。鸟类和恐龙类产在飞翔或迁移中集群死亡,经过湖面飘浮、瞬间沉降和快速埋藏于深湖还原环境中。在此条件下,化石得以完整保存。动物群生活在温暖潮温的淡小湖泊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合理的食物链结构导致生物群快速辐射演化,热河生物群反映了早白垩世一次重要的陆相生物大爆发事件。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8-12
页码9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741]  
专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_硕博论文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_古低等脊椎动物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汪筱林. 辽西四合屯脊椎动物化石群:地层、时代与古环境[D].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199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