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急性应激诱发大鼠社会网络的改变及其与应激所致相关情感障碍的关系研究
作者韩梦霏
答辩日期2018-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郑希耕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应激所致情感障碍亲缘选择 社会网络 互惠率 亲缘选择 整体网 个体中心网 网络密度 点入度 点出度 点入接近中心度 点出接近中心度 中间 中心度
其他题名Acute Stress-induced Spatiotemporal Alterations of the Social Network within a Lame Crowd of Ra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twork and Stress-induced Emotional Disorders
英文摘要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指个体在经历或者目睹对生命有威肋、或严重伤害的创伤事件之后导致的长期持续的精神疾患。在众多PTSD的影响因素中,社会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社会交往被认为是决定个体在经历创伤事件之后是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最重要的心理社会因素之一。因此,理解社会环境的作用有助于更好的认识PTSD。社会网络理论为研究者考察社会环境与PTSD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社会网络中个体与个体是相互依赖的,并且相互提供情感、信息、物质等方面的交流,因此网络中的社会关系能够缓冲创伤事件对个体造成的伤害从而影响PTSD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往对社会网络的研究通常只关注个体的社会网络规模以及关系类型多元化(个体网)与PTSD症状的关系,这就忽略了网络位置以及网络结构(整体网)的作用。因此,本研究试图从整体网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会网络在PTS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不同阶段的社会网络与PTSD样症状之间的关系。
    实验一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探讨应激对群居大鼠社群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应激能够改变大鼠的社会结构,在应激后的当天晚上大鼠被动社会交往行为增加(例如,聚集在一起休息),而主动社会交往行为减少(例如,嗅闻、追随等等)。然而异常的社会结构指标(集群个数、单只个数、积极社会交往时间、社会距离)在应激后7天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另外,结果还发现,在行为测试阶段,异常的社会结构再次出现,社会行为的增加或减少受当天行为测验性质的影响。
    实验二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探讨PTSD发生发展各个阶段的社会网络与PTSD样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应激当天的社会网络与PTSD样行为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应激当天处在社会网络中心的个体,日后发展出的焦虑水平、快感缺失水平、恐惧水平较低。另外,由于代偿作用,自发恢复阶段的网络与PTSD样行为的关系和其他阶段相反,焦虑水平、恐惧水平越高的个体通过寻求社会交往缓解自己的异常症状,反而越处在网络中心位置。
    实验三试图探讨大鼠个性特征与PTSD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受到强烈应激时,大鼠的社会网络反映的是急性应激效应,并能够预测应激诱发的异常行为表现;但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以及急性应激期过后的自我调适阶段,大鼠社会网络的建构主要依赖于其个性特征;
    实验四探讨亲缘关系是否会影响社会网络的建立。结果发现,大鼠具有亲缘识别的能力,并且在焦虑状态下,大鼠更倾向于和自己的亲兄弟建立社会联结。
    总之,应激处理能够改变大鼠的社会网络,并且社会网络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不同阶段的网络与PTSD样行为的关系也不同。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6098]  
专题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韩梦霏. 急性应激诱发大鼠社会网络的改变及其与应激所致相关情感障碍的关系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