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兴安岭演替初期泰加林灌草层典型植物开花物候与生长对模拟暖干化气候的响应
宋小艳1,2; 王根绪1; 冉飞1; 杨燕1; 张莉1,2
刊名植物生态学报
2018
卷号42期号:5页码:539-549
关键词繁殖物候 恢复更新 模拟增温 土壤水分降低 火烧迹地
ISSN号1005-264X
DOI10.17521/cjpe.2018.0042
其他题名Flowering phenology and growth of typical shrub grass plants in response to simulated warmer and drier climate in early succession Taiga forests in the Da Hinggan Ling of northeast China
产权排序1
英文摘要为了揭示暖干化气候变化趋势对演替初期泰加林灌草层植物开花物候和生长的影响,以东北大兴安岭演替初期泰加林灌草层(高度<50 cm)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植物生活史,选择典型的早花植物圆锥薹草(Carex diandra)和水葡萄茶藨子(Ribes procumbens),中花植物杜香(Ledum palustre)及晚花植物齿叶风毛菊(Saussurea neoserrata),监测模拟增温和排水处理2年后其完整的开花物候及生长状况,以期为认识气候变化下泰加林火后植被恢复演替提供依据。结果显示: 1)模拟增温和排水处理后,早花植物开花温度限制的提早解除使其花期提前,而水分限制使得晚花植物花期呈延后趋势,这可能为中花植物提供更大的生态位空隙,使其开花数量趋向于增加,花期提前且呈延长趋势; 2)模拟增温和排水处理后,圆锥薹草、杜香和齿叶风毛菊的盖度和频度均呈增加的趋势,以杜香最显著,而水葡萄茶藨子的盖度和频度均下降; 3)模拟增温与排水处理对植物开花物候的影响无显著交互作用,但土壤水分降低影响部分植物生长对增温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开花物候对暖干化气候的响应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因植物开花功能群而异。早、中花植物花期趋于提前,晚花期植物花期趋于延后,一方面可能导致群落生态位变化,对种间竞争产生潜在影响,引发群落组成和结构改变;另一方面可能成为群落调节其整体物候,以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304568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4214]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王根绪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610041;
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宋小艳,王根绪,冉飞,等. 东北大兴安岭演替初期泰加林灌草层典型植物开花物候与生长对模拟暖干化气候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5):539-549.
APA 宋小艳,王根绪,冉飞,杨燕,&张莉.(2018).东北大兴安岭演替初期泰加林灌草层典型植物开花物候与生长对模拟暖干化气候的响应.植物生态学报,42(5),539-549.
MLA 宋小艳,et al."东北大兴安岭演替初期泰加林灌草层典型植物开花物候与生长对模拟暖干化气候的响应".植物生态学报 42.5(2018):539-54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