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植被变化的速度和格局
刘宇1; 朱源1
2016
关键词植被变化 长江流域 GIMMS 3g NDVI 土地利用变化
英文摘要长江流域是我国的经济重心,生态区位重要。长期以来开展的生态建设工程和城镇扩展等人文驱动是造成流域植被变化的重要原因。利用长时间序列的GIMMS 3g植被NDVI监测数据,对长江流域植被变化的速度、空间格局及其时段变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植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坡度带、海拔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类型区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区之间存在随时段而异的鲜明差异,低海拔、坡度小的区域、长江中游各流域增速高,而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增速较慢;植被覆盖降低的区域从农林业影响为主的山区转向城市群分布区,城镇建设成为植被NDVI降低的主要因素。分时段植被变化速度的差异表明,退耕还林工程显著加快了流域植被的恢复速度。从各个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植被变化速率的分析结果来看,人为影响较大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植被NDVI变化速度较快,表明人类影响强度的变化是流域内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流域内部,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因素分别是长江上游和中下游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
出处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02页:39-43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41757]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宇,朱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植被变化的速度和格局.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