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铜锌在我国典型土壤中的老化特征
徐明岗 ; 王宝奇 ; 周世伟 ; 李淑芹 ; 陈苗苗 ; 段改莲
刊名环境科学  
2007-12-31
卷号29期号:11  页码:3213-3218
关键词老化 有效性 红壤 褐土  
ISSN号0250-3301  
通讯作者徐明岗  
产权排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市昌平区土肥站
英文摘要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我国3种典型土壤——红壤、水稻土和褐土,在铜、锌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下的老化过程.结果表明,有效态铜、锌(0.01 mol.L-1CaCl2提取的金属)随时间先是快速下降,然后缓慢降低,大约90 d是转折点.无论是在单一污染还是在复合污染土壤中,铜和锌的老化都没有显著差异,预示着这2个金属有相似的化学行为.铜、锌在红壤、水稻土和褐土中的老化最适合二级动力学方程(R2为0.9940~0.9999,p<0.0001),而抛物线扩散方程拟合程度较差,说明金属有效形态向无效形态的转化过程(老化)并不完全取决于扩散作用,它是表面聚合/沉淀作用、有机质包裹作用、扩散作用等交互的结果.铜锌在土壤中的老化显著受pH影响,在低pH土壤(红壤),金属有效形态比例高,老化速率慢,速率常数k2为4.36×10-3~7.05×10-3kg.(mg.d)-1;高pH土壤(褐土)中,金属有效形态比例低,老化速率快,k2为1.095×10-2~1.377×10-2kg.(mg.d)-1.也就是说,随土壤pH升高,金属的老化速率加快.
学科主题土壤学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3458955
公开日期2011-07-18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yic.ac.cn/handle/133337/4138]  
专题烟台海岸带研究所_海岸带生物学与生物资源利用所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明岗,王宝奇,周世伟,等. 外源铜锌在我国典型土壤中的老化特征[J]. 环境科学  ,2007,29(11  ):3213-3218.
APA 徐明岗,王宝奇,周世伟,李淑芹,陈苗苗,&段改莲.(2007).外源铜锌在我国典型土壤中的老化特征.环境科学  ,29(11  ),3213-3218.
MLA 徐明岗,et al."外源铜锌在我国典型土壤中的老化特征".环境科学   29.11  (2007):3213-32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