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艺术学院  > 期刊论文
民俗生活中的即墨榼子
张锦莉; 孙晓勇
刊名美术
2014-11-10
期号2014年第11期页码:130-131
关键词即墨 后街 制作技艺 民俗生活 王家 葛村 小村落 文化基因 前街 民间艺人
英文摘要即墨榼子约200年前产生于胶东即墨南葛,即王家葛村,衍生出前街、后街和河西3个小村落,制作榼子的有70余户,技艺传承精良的是其中的10余户,后街的制作技艺最为精到,王兆新、王承厚制作的榼子最受推崇。"榼子",是用以制做面食的模子,也称"模子"、"果载"、"印花版子"、"面模",一般为木制,也有陶制等其他材料。而具特殊性且有200多年历史的胶东榼子,尤以青岛即墨一
学科主题美术学
资助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项目编号项目编号:2013352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34336]  
专题艺术学院_期刊论文
作者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
2.兰州大学艺术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锦莉,孙晓勇. 民俗生活中的即墨榼子[J]. 美术,2014(2014年第11期):130-131.
APA 张锦莉,&孙晓勇.(2014).民俗生活中的即墨榼子.美术(2014年第11期),130-131.
MLA 张锦莉,et al."民俗生活中的即墨榼子".美术 .2014年第11期(2014):130-13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