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哲学社会学院  > 期刊论文
试论“即”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意义
李晓春
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15
卷号44期号:3页码:111-115+155
关键词系词 思维方式
其他题名The Meaning of Linking Verbs in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中文摘要中国思想在思想构造上表现为意义丛和意义链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实质是法象思维,这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本真特点。中国古代语言中的系词是由至少五条路径逐渐演化而来的,而这五条路径可以说都与意义丛或意义链的法象思维有着或疏或密的关系;在这五条路径所显示的意义中,指示的意义是各条路径的核心。"即"显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西方哲学中的系词,但它却最能代表中国思想中系词的精髓,彰显着意义丛或意义链之间的空白处所蕴含着的"相即不离"的真义。
学科主题哲学
收录类别CSSCI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32047]  
专题哲学社会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晓春. 试论“即”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意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3):111-115+155.
APA 李晓春.(2012).试论“即”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4(3),111-115+155.
MLA 李晓春."试论“即”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4.3(2012):111-115+15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