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资源环境学院  > 期刊论文
六盘山地区寺口子剖面早白垩世晚期的孢粉组合及其环境意义
张明震; 戴霜; 张永全; 苗运法; 刘俊伟; 黄永波; 赵杰; 刘学
刊名干旱区地理
2012-01-15
期号1页码:99-108
关键词孢粉 古生态 古气候 早白垩世 六盘山盆地
中文摘要研究白垩纪植物演替与气候变化对认识现今生态环境形成过程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在我国六盘山地区下白垩统六盘山群中发现的45属孢粉化石,探讨了孢粉组合、古生态与古气候变化特征。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为主,蕨类植物次之,前者以松柏纲松杉目占优势,以掌鳞杉(Cheirolepidiaceae)科最为繁盛,尼藤目麻黄科(Ephedraceae)和苏铁目或银杏目占有很大比例;后者以真蕨目包括海金沙科(Lygodiaceae)、莎草蕨科(Schizaeaceae)为主。表明当时植物具有比较明显的多样性,既有生长于远处高山的松杉类高大植物,又有近湖低山及湖岸一带的掌鳞杉科及蕨类植物,湖泊水体中生长着淡水藻类。孢...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50022]  
专题资源环境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明震,戴霜,张永全,等. 六盘山地区寺口子剖面早白垩世晚期的孢粉组合及其环境意义[J]. 干旱区地理,2012(1):99-108.
APA 张明震.,戴霜.,张永全.,苗运法.,刘俊伟.,...&刘学.(2012).六盘山地区寺口子剖面早白垩世晚期的孢粉组合及其环境意义.干旱区地理(1),99-108.
MLA 张明震,et al."六盘山地区寺口子剖面早白垩世晚期的孢粉组合及其环境意义".干旱区地理 .1(2012):99-1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