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植物保护研究所  > 生物入侵研究室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万方浩1; 刘万学1; 郭建英1; 强胜2; 李保平2; 王进军3; 杨国庆1; 牛红榜1; 桂富荣1; 黄文坤1
刊名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1
卷号41期号:1页码:13-21
关键词紫茎泽兰 入侵机制 遗传分化与演变 生态适应 化感作用 土壤微生物反馈 竞争替代
ISSN号1674-7232
英文摘要为了解析外来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在中国的入侵扩张机制和控制策略,从其种群形成与扩张的生态适应性及遗传分化特性,对本地植物的竞争替代和可持续控制技术基础3个方面进行了集中研究.对紫茎泽兰的主要研究进展为:(1)入侵中国的紫茎泽兰在核DNA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种群,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隔离是导致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地理距离和海拔是影响种群间基因交流的重要因素;(2)不同地理种群的紫茎泽兰在自然形态结构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可塑性,其耐旱,耐高温和/或耐低温能力也呈现出明显差异;(3)紫茎泽兰热激蛋白在调节低温胁迫应答和表型变化方面起重要作用,从而拓宽了紫茎泽兰对不同温度幅度生境的适应能力;(4)化感作用是紫茎泽兰种群竞争扩张的一个重要成因,分离鉴定出3种主效化感物质;(5)证实了紫茎泽兰可通过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创造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从而形成"自我促进式"的入侵机制;(6)采用植物替代控制和增加植被多样性的生态修复方法,可防止紫茎泽兰的再次入侵,紫茎泽兰的有效控制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策略.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紫茎泽兰入侵后的适应性,种内种间的互作与竞争关系及群落的抵御功能,对其他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学科主题普通生物学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38070]  
专题植物保护研究所_生物入侵研究室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2.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 210095;
3.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重庆市昆虫学及害虫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万方浩,刘万学,郭建英,等.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2011,41(1):13-21.
APA 万方浩.,刘万学.,郭建英.,强胜.,李保平.,...&王文琪.(2011).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41(1),13-21.
MLA 万方浩,et al."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41.1(2011):13-2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