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遗传育种系
中国不同地区科技示范县大豆单产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比较
杨如萍1; 宋雯雯1; 孙石1; 吴存祥1; 王化俊2; 韩天富1;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3
刊名大豆科学
2012
卷号31期号:4页码:557-567
关键词中国 大豆 地区 单产 实地调查 产量相关性状 逐步回归
ISSN号1000-9841
其他题名Comparison of Soybean Yield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of Agri-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Count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英文摘要分别于2010和2011年对全国18和20个省(区)的130和141个大豆科技示范县进行抽样调查,收集当地大豆生产田的单产及其相关性状数据。在此基础上,按大豆栽培区划进行分区统计,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判断不同地区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各地区大豆的播种期因耕作制度不同和气象条件多样而存在很大差异,变化幅度大小依次为南方>西北>东北>黄淮海;东北地区大豆种植密度最高,西北、黄淮海居中,南方最低。平均单产高低依次为西北>东北>黄淮海>南方。在农艺和产量性状中,株高以东北大豆为最高,其后依次为西北、黄淮海和南方;单株荚数与单株粒数2个性状的地域差异趋势一致,2010年均依次为南方>西北>黄淮海>东北,2011年均依次为西北>南方>黄淮海>东北;黄淮海地区大豆的百粒重最高,西北次之,东北及南方则相对偏低。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在东北和南方地区,影响大豆产量的首要因素为单株粒数,而在西北及黄淮海地区则为单位面积株数。文中讨论了不同主产区提高大豆单产的主攻方向。
学科主题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30669]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遗传育种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北京, 100081;
2.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3.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如萍,宋雯雯,孙石,等. 中国不同地区科技示范县大豆单产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比较[J]. 大豆科学,2012,31(4):557-567.
APA 杨如萍.,宋雯雯.,孙石.,吴存祥.,王化俊.,...&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2012).中国不同地区科技示范县大豆单产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比较.大豆科学,31(4),557-567.
MLA 杨如萍,et al."中国不同地区科技示范县大豆单产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比较".大豆科学 31.4(2012):557-56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