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遗传育种系
航天搭载和离子束注入对大豆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郭建秋; 吴存祥; 冷建田; 侯文胜; 韩天富
刊名核农学报
2009
卷号23期号:3页码:395-399
关键词航天搭载 离子束注入 诱变 大豆
ISSN号1000-8551
其他题名PRELIMINARY STUDY ON MUTAGENIC EFFECTS OF SPACE FLIGHT AND ION BEAM IMPLANTATION ON SOYBEAN
英文摘要以北方春大豆主栽品种绥农14的干种子为材料,分别进行航天搭载和低能离子束注入处理.其中,航天搭载在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上完成,离子束注入采用能量为30keV的氮离子,设置4×10~(16)、8×10~(16)、12×10~(16)和16×10~(16)N~+/cm~2等4个注量水平,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航天搭载和低能离子束注入处理M_1代的生物学效应和M_2代的变异频率进行研究,以比较两种诱变育种手段诱变效应的异同.结果表明,航天搭载处理M1代的出苗率、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与注量分别为4×10~(16)和8×10~(16)N~+/cm~2的离子束注入处理无显著差异.航天搭载处理M_2代的总变异频率为4.41%,离子束注入处理M_2代总变异频率的平均值为5.02%,两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两种处理M_2代中均有早熟、不育、多小叶、矮化、畸形茎、圆形叶片等变异类型,这些相同变异类型的总频率占航天搭载总变异频率的比例为97.3%,占离子束辐照处理总变异频率的比例为89.0%.鉴于两种处理的诱变频率和突变类型相近,但航天搭载的成本高,建议在大豆诱变育种中,可考虑选用离子束注入.
学科主题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27846]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遗传育种系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北京, 10008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建秋,吴存祥,冷建田,等. 航天搭载和离子束注入对大豆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J]. 核农学报,2009,23(3):395-399.
APA 郭建秋,吴存祥,冷建田,侯文胜,&韩天富.(2009).航天搭载和离子束注入对大豆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核农学报,23(3),395-399.
MLA 郭建秋,et al."航天搭载和离子束注入对大豆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核农学报 23.3(2009):395-39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