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栽培生理学系
施氮量对2个粒色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吕冰; 范仲卿; 常旭虹; 王德梅; 陶志强; 杨玉双; 张保军; 赵广才
刊名核农学报
2017-03-29
期号06页码:1192-1199
关键词施氮量 小麦 粒色 产量 加工品质
ISSN号1000-8551
英文摘要为探究施氮量对2个不同粒色小麦品种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白粒小麦中麦8号和黑粒小麦漯珍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2个品种的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部分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2个品种旗叶的SPAD值随时间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花后20 d和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有最大值,分别为57.52和63.55,增施氮肥可以有效缓解小麦旗叶叶绿素的降解,延长旗叶功能期。在120~30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除中麦8号的穗粒数在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有最大值外,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容重、硬度、出粉率和吸水率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粉质评价值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高值出现在施氮量240 kg·hm-2的处理;漯珍1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粉质评价值均高于中麦8号,而容重、硬度、出粉率和稳定时间反之。2个品种在施氮量240 kg·hm-2处理下既提高了产量又改善了部分加工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粒色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102226]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栽培生理学系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吕冰,范仲卿,常旭虹,等. 施氮量对2个粒色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7(06):1192-1199.
APA 吕冰.,范仲卿.,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赵广才.(2017).施氮量对2个粒色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核农学报(06),1192-1199.
MLA 吕冰,et al."施氮量对2个粒色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核农学报 .06(2017):1192-119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