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分子生物学系
花后冠层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几个关联SSR位点的效应分析
张冬玲; 张洪娜; 郝晨阳; 王兰芬; 李甜; 张学勇
刊名作物学报
2015
卷号41期号:4页码:548-556
关键词小麦 冠层温度 千粒重 关联分析 选择导入系 主效位点
ISSN号0496-3490
DOI10.3724/SP.J.1006.2015.00548
其他题名Influence of Canopy Temperature (CT) During Grain-Filling Period on Yield and Effects of Several CT-Associated SSR Loci
英文摘要小麦生育期间的冠层温度, 尤其是开花以后的冠层温度对植株衰老、粒重和品质等有很大影响。2012—2013和2013—2014年度, 在河南新乡利用4个品种的选择导入系群体观测了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间的关系, 并通过全基因组SSR标记检测相关主效基因位点, 以解析其遗传机制。结果表明, 冠层温度与千粒重和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 并随着时间的推移, 相关性逐渐增大。在已报道的44个与千粒重或穗粒数相关联的SSR位点中, 有9个与冠层温度显著关联, 其中在6个位点上检测到优异等位变异, 携带优异等位变异材料的冠层温度显著低于携带非优异等位变异材料的冠层温度。影响冠层温度的优异等位变异间存在明显的加性效应, 这些位点同时也与千粒重和穗粒数呈现出显著关联。与冠层温度关联的SSR位点均与灌浆中后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相关联。由此表明, 在灌浆后期良好的根系功能保证了水分和营养的正常供应, 降低了冠层温度, 而较低的冠层温度对叶绿素和光合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从而提高千粒重和增加籽粒产量。
学科主题农学(农艺学) ; 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2109]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分子生物学系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冬玲,张洪娜,郝晨阳,等. 花后冠层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几个关联SSR位点的效应分析[J]. 作物学报,2015,41(4):548-556.
APA 张冬玲,张洪娜,郝晨阳,王兰芬,李甜,&张学勇.(2015).花后冠层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几个关联SSR位点的效应分析.作物学报,41(4),548-556.
MLA 张冬玲,et al."花后冠层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几个关联SSR位点的效应分析".作物学报 41.4(2015):548-55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