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遗传育种系
玉米抗丝黑穗病的基因效应
高树仁1; 李新海1; 王振华2; 李明顺1; 张世煌1
刊名作物学报
2006
卷号32期号:10页码:1453-1457
关键词玉米 丝黑穗病 遗传分析 模型检验
ISSN号0496-3490
其他题名Gene Effects of Resistance to Head Smut in Maize
英文摘要利用2个抗玉米丝黑穗病自交系(齐319和Mo17)与2个感病系(E28和黄早四),组配4个抗感杂交组合。2004年,对4个组合的亲本、F_1、F_2、BCR(F_1与抗病亲本回交1代)和BCS(F_1与感病亲本回交1代)6个世代群体分别在北京和黑龙江进行丝黑穗病的人工接种鉴定,采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玉米抗丝黑穗病的遗传特点。研究表明,各杂交组合的抗病性均含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其中3个组合有显著的显性效应。不同杂交组合的抗病遗传模式表现不同,用感病亲本E28组配的2个组合(齐319*E28)和(Mo17*E28)的抗病性基本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而用另一个感病亲本黄早四组配的组合(齐319*黄早四)和(Mo17*黄早四)的抗病性存在明显的上位性效应。这说明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呈现较复杂的遗传模式。因此,在抗玉米丝黑穗病育种中既要重视对自交系抗病水平的鉴定,也要加强杂种F_1的合理组配及抗病性评估。
学科主题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1544]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遗传育种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1
2.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树仁,李新海,王振华,等. 玉米抗丝黑穗病的基因效应[J]. 作物学报,2006,32(10):1453-1457.
APA 高树仁,李新海,王振华,李明顺,&张世煌.(2006).玉米抗丝黑穗病的基因效应.作物学报,32(10),1453-1457.
MLA 高树仁,et al."玉米抗丝黑穗病的基因效应".作物学报 32.10(2006):1453-145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