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遗传育种系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演变
万超文; 邵桂花; 吴存祥; 曹永生; 韩天富
刊名大豆科学
2004
卷号23期号:4页码:289-295
关键词中国 大豆 品种 品质 产量
ISSN号1000-9841
其他题名EVOLUTION OF QUALITY TRAITS OF DEVELOPED SOYBEAN VARIETIES IN CHINA
英文摘要自1923年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育成黄宝珠和金大332至2000年,中国共育成大豆品种840余个.本文将中国大豆育种的历史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23-1950,共28年)育成大豆品种20个,平均蛋白质含量41.0%,脂肪含量20.6%;第二阶段(1951-1980,共30年)育成品种245个,蛋白质平均含量40.76%,脂肪含量20.15%;第三阶段(1981-2000,共20年)育成品种576个(统计到品质性状数据的有563个),平均蛋白质含量42.04%,脂肪含量19.77%.本文对第三阶段育成品种的品质分4个时期("六五"-"九五")进行重点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以"八五"期间育成的品种为最高,110个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为42.8%,其中国审品种10个,平均含量44.36%.脂肪含量以"六五"期间选育的品种为最高,96个品种脂肪的平均含量为20.10%,其中17个国审品种的平均含量为20.73%."六五"-"九五"期间,在3大产区中,蛋白质含量以南方大豆品种为最高,44个品种平均含量达43.81%,比北方春大豆高2.81个百分点.脂肪含量以北方春大豆品种为高,220个品种平均含量为20.0%.113个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3.04%,高于北方春大豆,略低于南方大豆;脂肪含量低于北方春大豆,略高于南方大豆.经过20年的努力,3大产区产量逐步提高,其中,北方春大豆提高了12.1%,黄淮海夏大豆提高了7.9%,南方大豆提高了6.3%.大豆优质品质育种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选育出一批无豆腥味、无胰蛋白酶抑制剂、高异黄酮品种.
学科主题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346]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遗传育种系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万超文,邵桂花,吴存祥,等.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演变[J]. 大豆科学,2004,23(4):289-295.
APA 万超文,邵桂花,吴存祥,曹永生,&韩天富.(2004).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演变.大豆科学,23(4),289-295.
MLA 万超文,et al."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演变".大豆科学 23.4(2004):289-29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