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遗传育种系
遗传改良对中国华北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产量的贡献
谢振江; 李明顺; 徐家舜; 张世煌
刊名中国农业科学
2009
卷号42期号:3页码:781-789
关键词玉米 杂交种 产量 农艺性状 遗传增益 耐密性 育种策略
ISSN号0578-1752
其他题名Contributions of Genetic Improvement to Yields of Maize Hybrids During Different Eras in North China
英文摘要[目的]为提高中国玉米育种技术水平而探索突破方向和寻找理论依据,对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年代的回归进行研究.[方法]试验于2005-2006年在新疆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和北京顺义屯玉公司北京研究院进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3个密度为主区,华北地区近40年有代表性的23个单杂交种为副区.[结果]新疆点1980s-2000s中密度下的产量年代响应>高密度,北京点1980s-2000s中密度下的产量年代响应与高密度下的差异不显著,表明1980s年代以后中国华北地区玉米杂交种在每公顷60000株的密度水平上没有实现更高的产量年代响应:1980s-2000s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由于千粒重、穗行数的正向改良,而秃尖度、出籽率的消极改良同时又限制了1980s-2000s年代玉米产量的提高;此外,空秆率、茎倒折率、根倒伏率、秃尖度等性状在1980s-2000s间没有得到显著改良.[结论]1980s-2000s期间中国玉米杂交种在高密度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年代响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今后的玉米育种应强化和完善高密度育种技术路线,使未来中国玉米单交种向依靠群体增产的早熟、耐密、出籽率高、秃顶度小的育种目标方向发展.
学科主题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157]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遗传育种系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谢振江,李明顺,徐家舜,等. 遗传改良对中国华北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产量的贡献[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3):781-789.
APA 谢振江,李明顺,徐家舜,&张世煌.(2009).遗传改良对中国华北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产量的贡献.中国农业科学,42(3),781-789.
MLA 谢振江,et al."遗传改良对中国华北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产量的贡献".中国农业科学 42.3(2009):781-78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