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通量观测空间代表性初步研究
于贵瑞; 孙晓敏; 温学发
刊名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卷号36期号:S1页码:22-33
关键词涡度相关技术
ISSN号1006-9267
中文摘要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结果可以代表发生在特定表面或某一部分表面的物理过程.这样,由点到面的空间代表性就成为通量观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运用FSAM模型结合实际观测数据对中国通量网各站通量观测的空间代表性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气稳定度的增强、观测高度的升高和下垫面粗糙度的减小,通量贡献区有被拉长的趋势,且沿上风向逐渐远离观测点。这表明通量观测值所代表的下垫面平均状况的范围有所扩大.对于一个观测点而言,在观测高度和下垫面状况一定的情况下,通量贡献最大点和源权重函数最小点距观测塔的距离受大气稳定度的影响
资助信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2002CB4125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编号:KZCXI-SW-00-01A)共同资助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5-10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801]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_CERN水分分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于贵瑞,孙晓敏,温学发. 中国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通量观测空间代表性初步研究[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36(S1):22-33.
APA 于贵瑞,孙晓敏,&温学发.(2006).中国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通量观测空间代表性初步研究.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6(S1),22-33.
MLA 于贵瑞,et al."中国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通量观测空间代表性初步研究".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6.S1(2006):22-3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