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厦门大学  >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鲁迅白俄叙事考论
杨慧
2014-03-15
关键词鲁迅 白俄叙事 摩登 革命 他者
英文摘要1922年,鲁迅通过由尼采哲学参与形塑的思想视域,在飘泊到北京的白俄歌剧团演员身上发现了反抗“寂寞“的“强力意志“。而上海时期的鲁迅,已然身处白俄都市文化的包围之中,但却冷峻审视着这一颇具国际性的“摩登“,并深刻批判了国人隐藏在“摩登“深处的自恋与自欺。鲁迅猛烈抨击了那些狐假虎威、包藏“沙俄“遗毒的白俄巡捕,但对于包括《死魂灵》图画集藏书者在内的诸多俄国流亡知识分子,他却并未追随左翼风潮,将其视为颇具贬损意味的“白俄“,而是在中性的“侨民“意义上思考这些知识精英的政治与文化选择。而在1932年与“白俄系报“关于萧伯纳的论战中,鲁迅不仅将萧伯纳置于中国具体的革命时空中理解和接受,而且将萧伯纳所激赏的苏联亦视作伟大但仍需“拿来“的异邦。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独特的“他者“,白俄构成了有关西方、现代、历史与革命的多重镜像,而鲁迅正是在那些深刻关涉个人的思想转向,以及现代中国之社会变革、文化状况乃至革命走向的重要议题上,敏锐地发现了白俄对于自身以及国人独特的“唤醒“与“质疑“功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白俄叙事(1928—1937)”(13CZW085)
语种zh_CN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dspace.xmu.edu.cn/handle/2288/117779]  
专题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慧. 鲁迅白俄叙事考论[J],2014.
APA 杨慧.(2014).鲁迅白俄叙事考论..
MLA 杨慧."鲁迅白俄叙事考论".(201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