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厦门大学  >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陶行知对中西文化的态度
王荣国
2011-04-26
关键词陶行知 中西文化
英文摘要1923年,梁启超表了《欧游心影录》,挑起“科学与玄学”的论战。陶行知把这场论战斥为洋八股与老八股之争。其见解中不无偏颇,但不能不说,在一定程度上切中要害。陶行知提出,不但要摈弃旧有的“伪知识”即老八股,而且要拒绝一切外来的“伪知识”即洋八股,去之之道在于思想上观念上的变革,他说,要明白:“二十世纪以后的世界,属于努力探获真知识的民族。凡是崇拜伪知识的民族,都要渐就衰弱以至于灭亡……这种生死关头,十分明显,绝无徘徊迟疑之余地。起个取真去伪的念头,是走向生路的第一步。” 就是要破除传统的死抱书本的陈规陋习,提倡注重实际,注重实验的风尚。这种为学方法表现在文化构建方面就是从现实出发,继承传统,从国情出发,吸收外来文化。 如前所述,陶行知把“文化”视为工具,继承传统文化如此,吸收西方有用的文化也不是终极目的,同样是工具手段。所以,他很赞同蔡元培先生的话:我们的目的,“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 用陶行知自己的话说,“继承”与“吸收”是为了“自新”。他说“《说文》:‘新,取木也。’木有取去复萌之力,故新有层出不已之义。” 如果自己不能谋求“自新”,一味学人家,那么,“我们刚以为新,不知人家早已为旧了。”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更新,中国文化的未来属于青年一代。教育家陶行知深明此理。在他看来,教育应该是能够培养年青一代的创造能力,让中国文化生生不息。他说,新教育与旧教育的区别在于有无象树木一样具“有取去复萌之力”。“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发明之道何在?在“试验之精神”,这是西方“近世一切发明所由来也。” 因此,他提倡“生活教育”。此外,他对学校校址的选择方面也很慎重,认为学校的“天然环境和人格陶冶,很有密切关系”。因此,校址要富于历史,“使人常能领略数千年以来之文物,以启发他们光大国粹的心思”;还要“便于交通,使人常接触外界之思潮,以引起他们自新(P.37)不已的精神。” 中国文化的“自新”之责全赖青年!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dspace.xmu.edu.cn/handle/2288/5614]  
专题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荣国. 陶行知对中西文化的态度[J],2011.
APA 王荣国.(2011).陶行知对中西文化的态度..
MLA 王荣国."陶行知对中西文化的态度".(20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