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厦门大学  > 周宁
东风西渐:从“孔教乌托邦”到“红色圣地”
周宁
2011-04-26
英文摘要西方文化曾经两度——17-18世纪与20世纪60-70年代——在传统的乌托邦视野内构筑与利用中国形象。第一次中国是“孔教乌托邦”,寄寓着西方开明君主专制理想,其“现实性”有可能将理想国渡入历史;第二次,中国是“毛主义乌托邦”,寄寓着西方知识分子的激进想象,证明革命可以完成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完善。在这两次社会政治期望乌托邦化中国的思潮之间,中国形象一度成为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审美教育的乌托邦。西方现代乌托邦化中国形象,从一个侧面证明,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多元发展、相互作用的系统进程。现代文明形成于跨文化或文明之际的“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中。不仅西方塑造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中国形象也作为文化“他者”参与塑造西方现代文化的“自我”。 关键词:中国形象 乌托邦 他者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dspace.xmu.edu.cn/handle/2288/5691]  
专题周宁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宁. 东风西渐:从“孔教乌托邦”到“红色圣地”[J],2011.
APA 周宁.(2011).东风西渐:从“孔教乌托邦”到“红色圣地”..
MLA 周宁."东风西渐:从“孔教乌托邦”到“红色圣地”".(20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