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北京东灵山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方精云 ; 刘国华 ; 朱彪 ; 王效科 ; 刘绍辉
刊名http://epub.edu.cnki.net/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JDXK200606004&dbname=CJFQ2006
2012-04-22 ; 2012-04-22
关键词碳密度 碳通量 碳循环 山区 温带森林
中文摘要通过对北京山地白桦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的植被、地表凋落物和土壤碳储量,生物量净增量和凋落物量,以及植被和土壤呼吸的实际观测,构建了北京山地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结果表明,北京山地温带森林总碳密度在250~300tC·hm~(-2)之间,其中植被碳密度为35~54tC·hm~(-2),土壤碳密度(深度为1m,包括地表凋落物)为209~244tC·hm~(-2).三种森林的植被生物量都处于增加之中,净增量为1.33~3.55tC·hm~(-2)·a~(-1).凋落物量为1.63~2.34 tC·hm~(-2)·a~(-1),群落植被呼吸量为2.19~6.93tC·hm~(-2)·a~(-1),土壤异养呼吸量为1.81~3.49 tC·hm~(-2)·a~(-1).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介于5.39~12.82tC·hm~(-2)·a~(-1)之间,其中约一半(46%~59%)转变为净初级生产力(3.20~5.89tC·hm~(-2)·a~(-1)).碳平衡分析表明,在研究时段(1992~1994)内,人工油松林是一个较大的碳汇(4.08tC·hm~(-2)·a~(-1)),而次生的白桦林和辽东栎林与大气之间的CO_2交换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语种中文
其他责任者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100871 ; 北京100085 ; 北京100871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calis.edu.cn/hdl/211010/1067]  
专题北京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方精云,刘国华,朱彪,等. 北京东灵山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J]. http://epub.edu.cnki.net/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JDXK200606004&dbname=CJFQ2006,2012, 2012.
APA 方精云,刘国华,朱彪,王效科,&刘绍辉.(2012).北京东灵山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http://epub.edu.cnki.net/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JDXK200606004&dbname=CJFQ2006.
MLA 方精云,et al."北京东灵山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http://epub.edu.cnki.net/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JDXK200606004&dbname=CJFQ2006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