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金线鲃、西畴金线鲃及其杂交F1代抵抗小瓜虫与车轮虫能力的探究
赵婷怡1,2; 潘晓赋1; 陈小勇[*]1; 杨君兴[*]1
刊名淡水渔业
2016
卷号46期号:2页码:33-39
关键词杂交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 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车轮虫(Trichodina spp.)
通讯作者chenxy@mail.kiz.ac.cn ; yangjx@mail.kiz.ac.cn
合作状况其它
中文摘要用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和车轮虫(Trichodina spp.)对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和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及其杂交F1代分别进行了两次人工感染实验。18月龄的杂交F1代、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和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感染小瓜虫后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0.00±11)%、(56.70±23)%、(80.0±18)%。经方差检验杂交F1代死亡率显著低于父本西畴金线鲃。6月龄杂交F1代、滇池金线鲃、西畴金线鲃感染车轮虫后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40.56±13)%、(56.11±5)%、(42.78±13)%。经方差检验杂交F1代死亡率显著低于母本滇池金线鲃。在感染小瓜虫和车轮虫后,三种鱼的死亡量均呈现激增后又显著回落的趋势,死亡高峰在第4天至第7天。本次感染实验的小瓜虫和车轮虫主要分布于病鱼体表:躯干分布最多57%-79%,其次为鳍12%-28%,头部分布较少4%-15%。与本研究中车轮虫几乎于鳃丝无分布(0%-3%)不同,有大约10%-20%的小瓜虫分布于鳃丝上。
收录类别其他
资助信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一三五”重大专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2012FB183);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292006312D11033);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2012CA014)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59.226.149.26:8080/handle/152453/10562]  
专题昆明动物研究所_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学
昆明动物研究所_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昆明动物研究所_东南亚野生动物多样性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3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婷怡,潘晓赋,陈小勇[*],等. 滇池金线鲃、西畴金线鲃及其杂交F1代抵抗小瓜虫与车轮虫能力的探究[J]. 淡水渔业,2016,46(2):33-39.
APA 赵婷怡,潘晓赋,陈小勇[*],&杨君兴[*].(2016).滇池金线鲃、西畴金线鲃及其杂交F1代抵抗小瓜虫与车轮虫能力的探究.淡水渔业,46(2),33-39.
MLA 赵婷怡,et al."滇池金线鲃、西畴金线鲃及其杂交F1代抵抗小瓜虫与车轮虫能力的探究".淡水渔业 46.2(2016):33-3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