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生态研究
岷江干旱河谷不同植物斑块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李彦娇; 包维楷; 周志琼; 李芳兰; 吴福忠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2015
卷号24期号:4页码:602-609
关键词地上植被 土壤种子库 物种组成 物种丰富度 植物斑块
其他题名Soil Seed Bank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Patches in Dry Valleys of Minjiang River
产权排序2
合作状况国内
中文摘要岷江干旱河谷生境恶劣,植物种群呈斑块状单物种聚集分布,研究植物斑块及斑块下土壤种子库的特征,有利于指导植被的自然恢复更新工作。选择岷江干旱河谷广泛存在的10种植物斑块,进行植物斑块特征的调查及斑块内土壤种子库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刺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金花蚤草(Pulicaria chrysantha)、矮探春(Jasminum humile)、川甘亚菊(Ajania potaninii)、小叶杭子梢(Campylotropis wilsonii)斑块有一定的土壤种子库库容量,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在(890.0±282.233)/m2以上,而马鞍羊蹄甲(Bauhinia faberi)、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斑块和裸斑的种子库库容量较小,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分别为(437.5±260.615)/m2、(145.0±45.917)/m2、(172.5±69.567)/m2和(105.0±40.104)/m2;各植物斑块及土壤种子库中地面芽和高位芽生活型的植物占的比例较大,以禾本科(Poaceae)、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植物较多;各植物斑块瞬时种子库物种比例较大,在干旱河谷的大环境下,各植物斑块内的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留存的时间可能均较短;马鞍羊蹄甲、芦苇和竹叶草斑块土壤种子库与相应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的较低相似性(Sorensen相似性指数低于0.369)、极显著负相关性,以及较低的密度和物种丰富度,意味着这3种植物斑块依靠土壤种子库进行自然恢复更新的潜力可能比其他植物斑块更低。此外,裸斑的土壤种子库中存在一定量的种子且长期持续种子库的比例较大(占56%),裸斑具有一定的依靠土壤种子库进行植被恢复的潜力。针对具体的斑块特征,充分利用土壤种子库作为种源,促进现有种子的萌发,改善幼苗的定居环境是今后该区域植被恢复更新工作应更多关注的一种途径。另外,对马鞍羊蹄甲、芦苇、竹叶草斑块辅以适当的人为补充种源等措施也是值得考虑的植被恢复更新途径。
学科主题生态研究
收录类别其他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7690]  
专题成都生物研究所_生态研究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彦娇,包维楷,周志琼,等. 岷江干旱河谷不同植物斑块的土壤种子库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2015,24(4):602-609.
APA 李彦娇,包维楷,周志琼,李芳兰,&吴福忠.(2015).岷江干旱河谷不同植物斑块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生态环境学报,24(4),602-609.
MLA 李彦娇,et al."岷江干旱河谷不同植物斑块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生态环境学报 24.4(2015):602-6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