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固氮树木丛枝菌根真菌(AMF)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Diversit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roots of nitrogen-fixing woods.
作者董甜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7-06-1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授予地点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赤杨 丛枝菌根真菌 半巢式LP—PCR—SSCP DNA分子多态性 巢式PCR-RFLP 长白山
其他题名Diversit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roots of nitrogen-fixing woods.
中文摘要丛枝菌根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的内生菌根,在促进植物生存与生长、植被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丛枝菌根真菌研究得到空前发展。大量DNA分析新技术在丛枝菌根真菌的分子遗传、分类鉴定、种间及种内亲缘关系、菌株持久性等方面得到应用,与传统菌根研究方法相比,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 本项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研究方法对中国吉林长白山地区非豆科固氮植物以及东北地区固氮树木的丛枝菌根真菌DNA分子多态性及其与宿主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进行初步研究,旨在利用分子生态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揭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与宿主植物之间相互适应和协同进化的一般规律,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比较与筛选,建立起丛枝菌根真菌痕量DNA快速、简便、高效的提取纯化方法——改良CTAB法。经PCR检测,所得DNA满足进一步研究的要求。 根据丛枝菌根真菌18s rRNA 小亚基核基因片段的特点,利用“科”特异性引物进行半巢式标记PCR (Labelled Primers-PCR,LP-PCR) 及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技术研究了长白山赤杨在属水平上表现出的多样性。另外,利用巢式PCR-RFLP技术,分别对来源于长白山不同海拔的四种赤杨菌根样品的AMF侵染情况及其系统进化进行了研究。利用AMF特异性PCR技术对我国东北地区四种非豆科树木和5种豆科树木菌根侵染情况和系统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赤杨根内AMF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样性。AMF的侵染有从宿主混乱性向宿主专一性发展的趋势。 长白山地区赤杨属植物至少有东北赤杨、西伯利亚赤杨和色赤杨三个树种在其“属”的水平上与共生的球囊霉科(Glomaceae)至少一个“种” 的丛枝菌根真菌,即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x),在“种”的水平上表现出不相关于宿主海拔高度的某种相互选择性。 东北赤杨AMF菌的宿主专一性水平最强,球囊霉属已成为东北赤杨的优势侵染类群;对于其余三种赤杨,AMF则出现宿主混乱现象。宿主因素比海拔因素对AMF侵染特异性的影响更为重要。 豆科与非豆科样本的混乱性都比较强,在特定植物和AMF属之间无特异侵染规律,相对来说,非豆科树木比豆科树木对于AMF的选择性要更强一些,更倾向于和球囊霉属与无梗孢囊霉属的AMF构建共生体.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2-15 ; 2011-04-29
页码12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2489]  
专题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董甜. 固氮树木丛枝菌根真菌(AMF)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Diversit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roots of nitrogen-fixing woods.[D].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