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博士论文-Gd@C82(OH)22纳米颗粒抗人源胰腺癌作用与机理研究
作者周国强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赵宇亮 ; 陈春英
关键词富勒烯 Gd@C82(OH)22纳米颗粒 抗肿瘤作用 肿瘤血管生成
学位专业生物无机化学
中文摘要内包金属富勒烯作为一种碳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得它们有可能发展成为生物传感器、核磁造影剂、生物示踪剂、抗癌药物等,其研究成果将对生物医学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水溶性内包金属富勒醇作为一类新型低毒高效的潜在抗癌纳米药物已经开展了研究,但是其抗肿瘤作用机理不清楚,初步推测与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清除自由基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关。本论文重点研究了Gd@C82(OH)22纳米颗粒的抗肿瘤机理及其对生物体的潜在毒性,从动物、细胞、蛋白和基因水平对Gd@C82(OH)22抑制人源胰腺癌生长的效果、作用机理和生物毒性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首先合成了水溶性的内包金属富勒醇Gd@C82(OH)22,动态光散射观察了其在生理盐水溶液体系中的粒径大小及分布范围,发现其粒径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91.8 nm。; 随后进行了动物实验,发现内包金属富勒醇Gd@C82(OH)22可以有效抑制人源胰腺癌JF305实体瘤生长,抑制效果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比同等剂量下空笼富勒醇C60(OH)22抑瘤效果要好。利用活体荧光成像、环境扫描电镜、免疫荧光、荧光定量RT-PC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Gd@C82(OH)22纳米颗粒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内皮血管生成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关系。发现其可以通过降低肿瘤组织内VEGF、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进一步利用动物实验、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HE染色病理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动物体内氧化应激指标测定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等方法对Gd@C82(OH)22的生物调节和系统毒性进行了评价。发现Gd@C82(OH)22纳米颗粒是通过非细胞毒性机制抑制肿瘤生长,其毒性比传统胰腺癌治疗药物吉西他滨低很多,长时间治疗对小鼠几乎没有毒性。并且对吉西他滨治疗引起的机体副作用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上述结果对于现阶段的肿瘤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对Gd@C82(OH)22这种新的肿瘤治疗材料的适用广泛性进行了研究,揭示其抑制肿瘤生长的机理,为当前肿瘤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治疗效率低、副作用较大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生物无机化学
公开日期2016-02-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10596]  
专题多学科研究中心_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国强. 博士论文-Gd@C82(OH)22纳米颗粒抗人源胰腺癌作用与机理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